2016年是京劇大師、國家京劇院建院元勛,和藝術風格奠基人之一——袁世海先生誕辰100周年。為表彰袁先生高尚的思想情操、精深的藝術風范,緬懷他對京劇藝術的卓越貢獻,激勵當代京劇工作者學習和繼承他的創新精神,弘揚傳承京劇藝術,3月31日至4月3日,由文化部、中國文聯、全國政協京昆室主辦,文化部藝術司、中國文聯國內聯絡部、中國劇協、國家京劇院承辦的“袁世海先生百年誕辰”紀念系列活動將在北京隆重舉行。

袁世海八歲開始學戲,十一歲進入富連成科班,先學老生,后經蕭長華先生提議,改學花臉,在七十多年的藝術生涯中,袁世海創作演出了《野豬林》《將相和》《李逵探母》《九江口》《西門豹》《群英會》《紅燈記》《平原作戰》等一大批至今仍上演不衰、深受觀眾喜愛的經典劇目,成功塑造了曹操、魯智深、張定邊、李逵、鳩山、西門豹等一大批堪稱經典而流傳后世的人物形象,有“活曹操”、“活張飛”和“活魯智深”的美譽。其一生演出了300 多出劇目,直到去世前4 天還在舞臺上演出《紅燈記》。他表演細膩豪放,剛勁有力,以情傳神,撼人心魄,所創作的藝術角色均是根據人物性格和特定情境來展現,運用高超、性格化的唱念做打技術技巧塑造不同藝術形象。他的嗓音寬厚宏亮,富于抒情,在以郝派為主的傳統花臉的基礎上首開以架子花臉主演大型劇目的先河,創立了“架子花臉銅錘唱”的表演方法,大幅提高了凈行的技藝,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表演風格,使架子花臉這一行當跨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對京劇藝術的發展起到了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重要作用。 紀念活動在北京梅蘭芳大戲院拉開序幕,3月31日至4月3日中青年表演藝術家于魁智、李勝素、楊赤、江其虎、劉魁魁、袁慧琴、翟墨、奚中路、竇曉璇、馬翔飛,老藝術家趙葆秀、鄭巖以及袁世海的長子袁少海等將演出《紅燈記》(赴宴斗鳩山)、《李逵探母》《霸王別姬》《九江口》《李逵與宋江》等為觀眾喜愛、由袁世海先生生前擔綱重要角色的經典名劇。 4月1日在人民大會堂北京廳召開“紀念袁世海先生百年誕辰”座談會,屆時,文藝界和京劇界的知名人士以及袁世海先生多年的藝術合作者、弟子等將先后在座談會上發言,共同緬懷這位京劇大師;顒悠陂g,國家京劇院還將在梅蘭芳大劇院四層多功能廳召開“袁世海藝術研討會”,京劇界知名藝術家、袁世海家屬等將會出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