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今年的壓軸之作,北京人藝原創(chuàng)新戲《牌坊》即將于12月下旬登上首都劇場的舞臺。“這部戲不僅是在講一個行業(yè),也是在講北京的歷史。”導演過《小井胡同》并出演過多部京味兒作品的楊立新表示。
《牌坊》由劉進元編劇,楊立新執(zhí)導,王剛、龔麗君領銜。圍繞著一座漢白玉石頭牌坊展開,清朝末年,以慈禧為首的清政府腐朽軟弱,為了向西方列強示好,滿足“議和”的條件,清政府決定為沖突中被打死的德國公使克林德修建一座紀念碑似的牌坊。而這一任務就落到了京城營造行之首的蒯家,修與不修,蒯家陷入內(nèi)憂外患的危機當中。故事不僅充滿愛國主義以及民族情懷,更反映了古建筑行業(yè),也就是劇中所說的營造行的悲歡離合。“我們很少去關注這一群人,在營造行,手藝人拿這份手藝當命。”導演楊立新坦言,自己有對于北京題材、北京故事的情懷,“我們北京人藝就是以立足北京,演老北京戲見長的。因為我們對這片土地熟悉、了解,有感情。”楊立新說。
從大時代背景的動蕩不安,到一個家族命運的沉浮,《牌坊》所講的故事可謂一波三折。從戲劇角度來說,《牌坊》絕對堪稱一部“有戲”的作品。“從不愿修牌坊到不得不被迫修牌坊,這里面的矛盾構成了全劇的戲劇性。”楊立新介紹,他和編劇劉進元對劇本打磨了兩年多,通過三次大的修改完成了對劇本情節(jié)扭轉(zhuǎn)的設定。“這里面有豐富的人物形象,有他們各自的命運。”這都給了二度創(chuàng)作者豐富的空間。但是同時作為一部遵守“三一律”作品的戲,全部故事發(fā)生在一堂景中,這對演員來說是個有難度的挑戰(zhàn)。“希望人在景里,景活、人活、戲活。”最后的舞臺呈現(xiàn),是1900年的院子,院子里是那個年代的人。 該劇將于12月24日起跨年上演。屆時,北京人藝將用這一部地道的京味兒大戲為觀眾賀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