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文化公司和文藝院團作為“超市”的消費者,在提交企業資質文件注冊成功后,即可在線瀏覽劇本梗概并篩選作品。若發現中意的作品,公司可聯系網站后臺,與作者洽談合作事宜。買家也可直接在“超市”發布訂制性需求,有興趣的作者可向其投稿。
開拓市場 敢破常規求創新
10月5日,北京京劇院天津演出季在天津大劇院拉開序幕,但這次他們唱的卻不是什么連臺大戲,整個演出季的四部作品全是精巧精致的小劇場京劇。10月5日、6日演出的《惜·姣》就吸引了許多來自天津高校的年輕觀眾。
小劇場京劇可以說是北京京劇院近幾年來一直努力打造的新品牌,雖然臺上唱念做打的不是名角大腕,但小劇場京劇卻通過新的機制和更易于年輕人接受的方式,吸引了年輕人的目光。為此次演出季殿后的《碾玉觀音》在形式上既有藝術創新,又力求唯美精致,被認為是當下京劇創作中非常值得推廣的一種方式。他們還創新地推出了“京劇合伙人”制,年輕的創作者們在創作前期不拿任何費用,而是把自己的創作費、排練費,依照技術等級與貢獻程度入股。最后的股東分成全靠票房,收入多少則看票房好壞。
敢于打破常規求創新的不只是北京京劇院,當許多人對評劇的印象還停留在《楊乃武與小白菜》《花為媒》等傳統題材時,中國評劇院已在更開闊的視野下開拓更多新領域。去年他們推出根據埃斯庫羅斯經典悲劇改編的《城邦恩仇記》,今年赴希臘演出大獲成功。為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他們又推出新編劇目《母親》,跳出家長里短的敘事,在評劇舞臺上塑造了一位英雄母親,鮮活再現了抗日戰爭期間中華兒女保家衛國、同仇敵愾的愛國情懷。演出現場觀眾頻頻落淚、掌聲不斷,是評劇演出中近年來鮮見的火爆場面。該劇還入圍文化部主辦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優秀劇目巡演”活動,并已經啟動華北五省區市及北京區縣巡演。預計到今年年底前將演出50場,明年5月前達到100場。
扎根生活 送藝術兼覓靈感
今年5月,國家大劇院五月音樂節在協和醫院骨科病房外的走廊上舉行了一場特殊的音樂會,“上海四重奏”的四位音樂家為三個罹患骨癌的孩子舉辦了他們人生的第一場音樂會。這溫暖的一幕打動了許多人。
把藝術送到人們身邊,是國家大劇院一直堅持的公益行為。從2012年起,五月音樂節開始走出劇院,走進百姓生活,國內外藝術家們進校園、走基層,很多社會場所也開始熱情地向室內樂敞開大門。今年4月以來,國家大劇院共計推出100場公益演出,除走進學校、社區、企業,還深入北京遠郊區縣以及生產建設的第一線,將高雅藝術帶到基層、帶到百姓身邊。他們用實際行動告訴人們,高雅藝術并不是奢侈品。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也是常年堅持面向學校舉辦公益演出,并從去年開始推出“親子專場”,以較低的票價鼓勵家長陪同孩子共同觀演,為北京人藝培養潛在觀眾群。
在把藝術送到普通百姓身邊的同時,北京的藝術家們也能從社會生活中間汲取靈感,創作出接地氣的藝術作品。去年以來,北京市在全市文藝界廣泛開展“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北京兒童藝術劇院主創團隊多次采訪民間收藏家,體驗胡同民俗文化,將收集到的素材融入兒童劇《胡同.com》創作。今年“六一”期間,該劇推出首輪演出,地道的京腔京韻、對北京胡同生活的鮮活再現,獲得大小觀眾一致好評。目前改版后的《胡同.com》正在推廣進校園演出,力爭讓更多孩子了解北京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