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8日訊,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國家京劇院重點創(chuàng)排的現(xiàn)代京劇《西安事變》將于10月12日至15日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上演。目前,《西安事變》劇組正夜以繼日,全力以赴,全體演職員三班輪轉,分別在三個排練廳同時排練。屆時,京劇名角于魁智、朱強、李勝素將再度攜手合作,為觀眾奉獻一場驚心動魄的國粹史詩。
于魁智飾張學良 王越飾蔣介石
唱響煌煌國粹之音 紀念偉大歷史轉折
為將這一波瀾壯闊的歷史事件呈現(xiàn)在國粹京劇的舞臺上,國家京劇院集結了強大的主創(chuàng)、主演陣容:著名編劇孟冰、著名導演婁迺鳴、資深京劇導演孫桂元主持創(chuàng)作,京劇名角于魁智、朱強、李勝素等領銜出演,作曲唐建平、謝振強,舞美設計邊文彤、燈光設計劉建中、化妝造型設計張玲亞等業(yè)界大腕云集團隊,青年演員王越、胡濱、呂耀瑤、朱虹等青春薈萃,此外劇組還邀請了黨史、軍史、京劇界的專家坐鎮(zhèn)把關。中宣部、文化部各級領導高度重視該劇。文化部部長雒樹剛批示,要將此劇打造成一部有廣泛影響力的力作。副部長董偉指出:“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chuàng)未來”是今年一系列紀念活動的主題,也是京劇《西安事變》創(chuàng)作的重要指導原則。希望大家創(chuàng)作出具有獨特個性的人物形象,新鮮、熟悉、好聽、好學的精彩唱段,體現(xiàn)時代特點的舞臺風格,能表現(xiàn)現(xiàn)代生活的京劇新程式,讓京劇文化和革命精神永久流傳。
孟冰13天讀40本書 修改8個月易稿十余次
從2014年11月接受《西安事變》編劇任務起,孟冰就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如何把這個意義深遠、人物眾多、矛盾激烈的歷史事件搬上京劇舞臺,而且讓觀眾去接受和信服這些早已為人熟知的歷史巨人,個中艱辛可想而知。孟冰透露,為充分還原歷史,他曾用了13天時間,閉門謝客,廢寢忘食,閱讀了40本有關西安事變的書籍和資料,直到事件的畫面和細節(jié)清晰地再現(xiàn)于他的腦海中。隨后的創(chuàng)作過程歷時8個多月,易稿十余次,經(jīng)過與專家學者、主創(chuàng)主演的反復斟酌、推到新生,終于打磨出現(xiàn)在的最終稿。
對此,孟冰動情地講述道:“通過看書,我在跟這些歷史人物進行著心靈的對話、碰撞和交流。我能理解他們,我也有過年輕的時候,也經(jīng)歷過那樣一種熱情,一種沖動,一種奔放,一種爆發(fā)。當時,張學良才36歲,楊虎城大他幾歲,他們也是時代的年輕人,在那樣一個大的歷史變遷面前,他們那種對民族的感情,那種國仇家恨,那種激情,那種豪氣,那種男子漢熱血擔當?shù)木瘢姨貏e愿意去展現(xiàn)。”
現(xiàn)代題材京劇呈現(xiàn) 導演透露創(chuàng)作艱辛
面對這一現(xiàn)代題材,導演婁迺鳴、京劇導演孫桂元表示,在還原歷史的前提下做到現(xiàn)實主義與寫意藝術的融合,要攻克極大的難關。
婁迺鳴認為,現(xiàn)代戲無法使用傳統(tǒng)京劇的很多表現(xiàn)手段,因此要從細節(jié)入手去突破。例如為體現(xiàn)蔣介石被追擊時的狼狽,演員王越說臺詞時手要微微抖動,但幅度不能太大,這樣既能體現(xiàn)一個人在危急情境下的本能反應,又能表現(xiàn)蔣介石因身份顧忌而具有的心理狀態(tài)。另外婁導透露,這是她首次完整地導演一部京劇作品,為的是把京劇這門深厚的藝術帶給更多新觀眾,讓孩子們了解那些民族英雄才是最應崇拜的人,因此她在排演時會有意識地讓整部戲更貼近生活,讓今天的孩子們看懂。
孫桂元導演年逾七旬,卻承擔著最繁重的工作,每天第一個到排練場,趁開排前設計身段,最后一個離開,默默畫圖琢磨調(diào)度。孫導透露:“由于現(xiàn)代服裝和人物身份的制約,很多戲曲慣常的程式動作無法使用,于是重點就放在了開掘人物上。同時會著重把握角色特定的形體動作,加上京劇的鑼鼓等手段,共同呈現(xiàn)角色的心理狀態(tài)。”
于魁智再續(xù)少帥情緣 表達戲曲人抗戰(zhàn)情懷
《西安事變》的主角張學良由國家京劇院老生演員于魁智飾演。剛剛作為觀禮團成員親歷了“九·三”大閱兵的于魁智表示,希望通過排演該劇,表達戲曲工作者對抗戰(zhàn)勝利七十周年的態(tài)度和情懷。對于首次在京劇舞臺上塑造張學良形象,于魁智坦言“難度確實不小”。為此,他投入了全部精力,籌備、研討、創(chuàng)作、排練的全過程,幾乎寸步不離。而與張學良生前的兩次親密接觸,則多少讓于魁智心中有底。1993年,于魁智隨中國京劇院代表團首次赴臺灣演出時,曾受邀前往張府,張學良面對這位“沈陽小老鄉(xiāng)”,一見如故,甚為歡喜;1996年,于魁智更帶領賀壽小組遠赴夏威夷,與張學良朝夕相伴十天,談戲說藝話故鄉(xiāng)。兩次前緣,令于魁智對張少帥的言談舉止、氣質(zhì)風度、性格作風,有了超越常人的了解和體會。
朱強再現(xiàn)周恩來 李勝素化身宋美齡
李勝素飾宋美齡 王越飾蔣介石
除于魁智外,《西安事變》還匯聚了眾多觀眾喜愛的京劇名角。
北京京劇院老生演員朱強將在劇中飾演周恩來一角。朱強坦言,為演好老百姓心目中的周恩來,自己私底下下足了功夫。在語言上,他將運用“風攪雪”的表現(xiàn)手段,把京劇唱腔與方言口音糅合穿插,讓觀眾在聽后既能感受到周恩來的語言特征,又能體驗到京劇的特有韻味。
端莊典雅的國家京劇院青衣演員李勝素,將塑造風姿卓越的宋美齡形象。李勝素說道:“我宗的是梅派,梅蘭芳先生當年就有蓄須明志,拒為日寇登臺的壯舉。我們今天的戲曲人也要用表演,塑造多姿的歷史形象,振奮不屈的民族精神。”當聽說宋美齡將用京腔京韻對蔣介石喊出那句英文”darling”時,戲迷們紛紛表示好奇和期待,大家覺得這樣的處理定會十分有趣。
秉承培養(yǎng)青年演員的一貫思路,此次國家京劇院大膽啟用了多位青年人擔綱重要角色。說到扮演蔣介石,銅錘花臉演員王越透露,自己在念白時時常有意識地把語速放慢,動作也不宜太多,因為這個人物是比較城府、沉穩(wěn)的,遇到事變心理緊張卻絕不外露,動作、語速都慢,感覺就對了。而扮演楊虎城的架子花臉演員胡濱則坦言,為了把握楊虎城這個人物,查閱了大量資料,對于這個現(xiàn)代戲中難得的正面角色機會,將倍加珍惜,不負眾望。青春靚麗的青衣演員呂耀瑤和朱虹,在劇中分別飾演趙四小姐和楊虎城夫人謝葆貞。日常排練里,兩位美女演員忘我投入,完全沉浸在了兩位傳奇女性的生命節(jié)奏中,一顰一笑,一招一式,將京劇旦角的典雅和青年女性的嫵媚融匯進了風云際會的角色之中。
交響樂營造史詩氣象 古城元素呈現(xiàn)視覺縱深
為營造深邃的歷史感,此次《西安事變》運用到了京劇樂隊加交響樂隊的配置。據(jù)音樂作曲唐建平介紹:“我們要做的不是簡單地用交響樂伴奏京劇,而是讓管弦樂器和京劇樂器在演奏中各揚所長、融會貫通。比如開場時張學良被迫帶兵阻攔學生時的混亂場面,單靠京劇樂器很難奏出那種感覺,這時加上交響樂就能很好地表現(xiàn)出那種紛亂的情景。但一部京劇不會時刻用到交響樂,特別是在藝術家們演唱時還會以京劇樂器為主,可以突出他們的嗓音特點。”
對于觀眾最擔心的加入交響樂后是否會聽來不像京劇的問題,唱腔作曲謝振強解釋到:“不用擔心,首先落腳點是京劇唱腔,然后要跟我們所應用的京劇以外的音樂語匯形成一種有機結合,聽起來還會是京劇的味道。”音響設計秦鷹表示,由于這次的樂隊配置和以往不太一樣,觀眾在聽覺上一定會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此外,在舞臺視覺的表現(xiàn)力上,設計師也是費盡心力。舞美設計邊文彤在闡釋此次的創(chuàng)新時表示:“我們在材料的運用和制作方面都做了一些不同的處理。比如要怎么把當時的西安古城搬到京劇的舞臺上來,我運用了解構的方式,提取西安的特有元素,讓大家一看就知道這是當時的西安。”
服裝設計蔣典強調(diào),為了尊重歷史,本次服裝全部采用絲綢面料,同時考慮到舞臺上的反光問題,在面料顏色的選擇上進行了大量的比對。道具設計李繼勇也表示:“道具也要尊重歷史,為此查了很多資料用以考證。但是婁導和我有很多新想法,所以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會加入一些創(chuàng)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