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小紅帽票務平臺 > 京劇戲曲知識 > |
|
|
京劇唐派京劇名家唐韻笙創立的京劇老生藝術流派 |
|
|
時間:2025.04.27 作者:梅蘭芳大劇院網站管理員 點擊:73次 |
|
|
京劇唐派京劇名家唐韻笙創立的京劇老生藝術流派 京劇唐派是京劇名家唐韻笙創立的京劇老生藝術流派。唐韻笙繼承全面、文武并重、多才多藝,因而他的唐派藝術是京劇中一個罕見的綜合性藝術流派,也是京劇藝術流派發展過程中,在東北形成的唯一一個能夠代表和全面體現關東京劇風格的藝術流派。2006年,京劇唐派藝術通過國家審批,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唐韻笙(1903年12月28日-1971年3月13日),原名石斌魁,滿族。京劇演員,工老生,兼演紅生。抗日戰爭時期因演出影射日寇的《后羿射日》而身陷囹圄。建國后曾任沈陽京劇院副院長,先后主演了《云羅山》《鄭成功》《詹天佑》等新編歷史劇。 京劇表演藝術家唐韻笙年少時曾大量習演譚鑫培、劉鴻生、汪笑濃等眾多京劇名家劇目。在浩如煙海的藝術海洋中勤學苦練、博采眾長,三十歲時便在東北及全國享有盛譽。慢慢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藝術流派,被譽為唐派宗師,并在京劇界生行中享有“南麒、北馬、關外唐”之美譽。 唐韻笙主演文武老生,兼演紅生,為紅生三大流派之一。他的戲路寬博,先后隨師在山東、河北、上海、東北等地演出。20世紀30年代開始在東北享有盛名。唐韻笙多才多藝,功底深厚,昆亂皆精,文武兼備。除去本工老生外,凈、老旦,他都能演,是老生行當中的多面手。 京劇唐派藝術特色 唐韻笙功底深厚、文武不擋、嗓音高亢嘹亮,唱、念、作、打具佳。他戲路寬泛、技藝精絕。《鐵龍山》、《艷明樓》、《徐策跑城》、《刀劈三關》、《古城會》、《華容道》等戲皆為拿手。尤其由他出演的關羽戲更是獨具特色,其表演栩栩如生、活力四射,被譽為活關公,在海內外具有深遠的文化、藝術影響。唐韻笙中年后自編自演了《驅車斬將》、《鬧朝撲犬》、《好鶴失政》等50余部劇目,這些戲大都唱做繁重、文武兼備,別具風格。除生行的本功之外,由他串演的銅錘花臉戲《鍘美案》的包公、老旦《目蓮僧救母》的劉青提、反串《法門寺》中的劉媒婆也都非同凡響,令人稱絕。 唐派藝術特征是:聲音激越剛勁,唱念講究、字真意透。作功、表演以妙、巧、雄、奇、美而著稱。武打中身法健美、招招分明,高超難度駕馭自如。除此之外唐韻笙對于服飾、道具、厚底、冉口都有自己根據劇中人物獨特的設計和要求。在運用上更是準確、嫻熟、自然、漂亮,一代宗師之盛譽在同行中廣為流傳。唐派的藝術形成對京劇生行流派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京劇唐派代表劇目 唐派擅演的劇目有《甘寧百騎劫魏營》、《長坂坡》、《艷陽樓》、《金錢豹》、《鐵籠山》、《刀劈三關》、《古城會》、《驅車斬將》、《鬧朝撲犬》、《絕龍嶺》、《摘星樓》、《追韓信》、《徐策跑城》、《未央宮》等。 京劇唐派流派傳承 唐派藝術的主要傳承人有:徐榮奎、張海濤,唐韻笙之女婿,為唐山市京劇團著名演員,代表作有《節振國》等。邵麟童,1954年拜唐韻笙為師,成為蘇州市京劇團著名老生演員。唐登年,唐韻笙之子,自幼學戲,曾演出唐派劇目《華容道》等。汪玉麟,沈陽京劇院著名文武老生演員,1960年拜唐韻笙為師,曾演出唐派劇目《古城會》等。汪慶元,唐韻笙再傳弟子,上世紀70年代拜李剛毅、王玉海為師,成為沈陽京劇院能夠較多演出唐派劇目的演員,如《古城會》、《走麥城》等劇目,并錄制了《華容道》等的音配像。趙萬鵬,唐韻笙妻侄,曾獲唐韻笙的傳授,演出《古城會》、《華容道》、《截江奪斗》、《驅車戰將》等劇目,曾任天津京劇院導演。 唐派藝術在形成過程中,贏得許多著名演員的喜愛、追摩與繼承,唐韻笙也喜歡收徒傳藝,提掖后輩。在解放前流動演出時,他就在各地收了許多弟子。田子文(女)、李剛毅、曹藝斌、邱志良、張鐵華、陳麒麟(女)、翟宏鑫、張海濤、李鐵英都曾是他的弟子。解放后在泰州演出時,收常熟京劇團邵林童為徒弟。他們合演過《群英會》,唐韻笙飾魯肅,邵林童飾諸葛亮。1961年,遼寧省市文化部門領導非常重視唐派藝術的傳承,沈陽市長焦若愚倡導唐韻笙收徒傳藝,組織上為他遴選了兩名京劇業務尖子——焦麟昆、汪玉林為徒弟。 但是后來唐派傳人相繼離世。唐派藝術的資料原本就匱乏,如不盡快組織人力搜集、挖掘、保護,排演劇目,繼承唐派藝術將有失傳的危險。 京劇唐派流人物評價 唐韻笙曾受汪笑儂、夏月潤、潘月樵、馮子和等對京劇改良的影響,對他后來勇于創新,起到一定作用,他借鑒了旦角的唱腔,花臉的念白,武行的跌撲,恰到好處地揉進所演角色之中,充分顯示了他的藝術才華。 他文武兼精昆亂不擋,戲路寬綽演技全面。他本工老生,且能武生、紅生、大嗓小生、銅錘、架子花、老旦、彩旦乃至旦行,演來皆有獨到之處,為內外行一致推崇。他在舞臺上塑造角色之多,在京劇史上是少見的,而且還是一位集編、導、演、教于一身的全才藝術家,他常一晚演文武雙出,并能三戲連演,如“三逼宮”(《白逼宮》、《黃逼宮》、《紅逼宮》)、“三鍘”(《鍘汝寧王》、《鍘龐吉》、《鍘包勉》),在大戲中常連趕數角,如《岳傳》的宗澤、岳母、岳飛;《群英會·借東風·華容道》的魯肅、諸葛亮、關羽;《雪弟恨》的張飛、黃忠、劉備、趙云,《目連救母》的目連、劉青提、地藏王。其中老旦應工的劉青提不僅有優美的身段和繁難的唱段,而且“錁子”起范高、落地輕,形如元寶令人叫絕。《法門寺》前飾劉媒婆,后演趙廉。此戲劉媒婆為唐景云親傳,極有特色,下場所唱末句拖腔競走三個圓場,而且煙袋變化花樣地在手指上飛快旋轉,堪稱一絕。 早年曾與李桂春合演《十八扯》飾孔秀英。1951年于云南演出《五花洞》飾假潘金蓮。唐派關羽戲獨樹一幟,不僅臉譜、扮相別有創新,就連青龍偃月刀也相應加大加長,精湛的表演,連擅演關羽的林樹森、周信芳亦連連稱道。1960年晉京演出《古城會》,受到極大贊譽。 由于他具有一定文化,熟讀《三國》《列國》《東西漢》,編演了不少列國戲,被稱為梨園才子,亦有“唐列國”之稱,《好鶴失政》所飾弘演,繁難的耍髯、跌撲、園場都有獨創之處。與周信芳之《追韓信》有異曲同工之妙,有“周追唐趕”之贊譽。《陳十策》、《絕龍嶺》連演是出文武并重之戲,所飾聞仲花臉應工,融銅錘、架子花為一體,唱、念、做、打、表獨具匠心,所創雙鞭出手與開打為凈行所少見。 楊亦所演《絕龍嶺》片斷,為唐氏弟子張鐵華所授。《刀劈三關》是據汪笑儂本改編,壓縮場次增加唱段和武打,成為唐派代表作。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