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老生孫派:京劇老生“新三杰”之一的孫菊仙創立的京劇老生藝術流派 孫派是京劇老生“新三杰”之一的孫菊仙創立的京劇老生藝術流派。孫菊仙唱老生,噪音寬亮,唱腔淳樸蒼勁,能以氣行腔,吞放自如,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孫派的唱腔唱法,以大氣磅礴、布局細節為主要特色,是清末重要的老生流派之一。 孫菊仙是由票友下海的著名藝人,師事程長庚,曾為清朝“內廷供奉”。孫菊仙聲音特別大,有寬有窄,有高有低,五音俱佳,兼之氣力充沛,用尖腔、使嘎調,極其自然。 孫菊仙的唱腔與譚派、汪派不同,咬字有力,行腔轉折不多而極動聽,寬起來如黃鐘大呂,細起來非常之細卻又是裊裊不斷。他獨創的孫腔,有一種唱著唱著似離開你的耳鼓,逐漸要消失,而忽然大聲一放,震耳欲聾。他的唱腔,有時一波三折波瀾壯闊,有時突然直上,鳶飛戾天。他平時為人講求“俠骨義氣”,好打不平,所以他演老生戲,如《四進士》的宋士杰很有特色。他身材碩長,兩只大眼睛神采奕奕,形容宋士杰的古道熱腸、俠肝義膽,譚鑫培、汪桂芬也不得不退避三舍,而不動演此戲。 京劇老生孫派藝術特色 孫派的唱腔唱法,以大氣磅礴、布局細節為主要特色。 孫菊仙壯年從藝,曾師事中年的程長庾,得其親灸;又接受了張二奎的影響,繼承了程、張兩派演唱直腔直調、不尚花梢的特點,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孫菊仙嗓音寬厚高亮,音量極大,每一放歌,浩瀚洪闊有如雷鳴。唱腔古樸雄壯,不飾雕琢,磅礴充沛而少轉折,長腔也不常見,雖粗服亂頭卻別具魅力,真摯樸實感染力強,令聽者動容。孫菊仙的念白,吐字爆滿,有棱有角,間有天津方音,又吸收了王九齡既上口、又接近口語的念法,鏗鏘有力,爽朗風趣,無做戲痕跡。 孫派唱腔的功力在抑揚收縱,他的唱有一瀉千里之勢,也有宛如游絲之細。如在《逍遙津》中“叫孤王思想起,好不傷悲”一句,“傷”字出口后盡量收細,聲細而音清,然后放出“悲”字就十分深沉蒼涼。 孫派的某些腔“放長音”,這也不能簡單視作賣弄歌喉,而是有著因情生腔的依據,如《逍遙津》中“二皇兒年紀小”的“小”字,一邊延長行腔,一邊用手撫摸身旁的皇太子,用眼神從左到右望著兩個孩子,擔心他們將被曹操所害。而后來的唱家,往往丟下了人物的神情,徒剩下放長腔,整句唱詞也為之減色。 孫派唱腔在樂句句式結構上,也堅持從戲劇內容出發。如《逍遙津》“欺寡人好一似殘兵擺隊”,這一句孫腔是唱“散”的。而后來許多人歸板唱,接長過門,這就有違劇情了。因為這句之所以唱散,是后臺要“搭架子”(后臺向前臺傳話),這樣才能引出“又聽得宮門后喧嘩如雷”的唱詞。如沿板用長過門,后臺不能搭話,“引”不出下文,戲就缺少了氣勢。 在念白上,有些字孫菊仙缺乏規范,帶著家鄉口音,比較接近于生活中的語調,象《四進士》、《三娘教子》中的念白都很親切自然,由于情態逼真,也能獨饒神韻。 京劇老生孫派代表劇目 孫派常演劇目有《雍涼關》、《七星燈》、《搜孤救孤》、《搜府盤關》、《完璧歸趙》、《馬鞍山》、《臥龍吊孝》、《胭粉記》、《善寶莊》(即《敲骨求金》)、《雪杯圓》、《罵楊廣》、《洪羊洞》、《三娘教子》及《四進士》等。 京劇老生孫派流派傳承 孫派藝術的直接傳人不多,雙闊亭、時慧寶分別繼承了它的高亢挺峭和低回渾厚,天津票友王竹生、李東園等學孫也有似處。 時慧寶嗓音沉厚有余、高亮不足,學孫接近其晚年;雙闊亭嗓音高寬厚亮、神完氣足,接近其盛年。 孫派的唱腔、唱法、念白諸方面的特色大多被后來的一些名家吸收,如麒派(周信芳)的其粗豪蒼勁,馬派(馬連良)取其風趣自然,高派(高慶奎)傳其慷慨奔放,甚至劉派(劉鴻聲)也取法于它的悲壯激昂。孫菊仙的特色唱腔在丑行演員蕭長華的唱段中也有所體現。 孫派演唱藝術已溶于后繼的麒、馬各派之中,以致李少春的《澠池會》也用了孫腔,孫派藝術也在流變之中。
注:以上內容摘自百度百科,略有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