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小紅帽票務平臺 > 京劇戲曲知識 > |
|
|
旦角戲劇中的一種角色行當,是指戲曲中的女性形象 |
|
|
時間:2025.04.12 作者:梅蘭芳大劇院網站管理員 點擊:109次 |
|
|
旦角戲劇中的一種角色行當,是指戲曲中的女性形象 旦角戲劇中的一種角色行當,旦角是指戲曲中的女性形象,可分為青衣、花旦、刀馬旦、武旦、老旦、花衫等類別。其中京劇旦角著名的四大流派為梅派、程派、荀派、尚派. 旦角分類 青衣:又叫“正旦”,多表現那些端莊穩重的中青年婦女,以唱功見長,如《鍘美案》中的秦香蓮、《二進宮》中的李艷妃等。 花旦:多表現那些年輕活潑俏俐的小家碧玉或丫鬟,以做功和念白見長,如《西廂記》中的紅娘、《拾玉鐲》中的孫玉姣等。 刀馬旦:表現那些女將或女元帥,一般要扎大靠,表演上重靠把工架,如《穆桂英掛帥》中的穆桂英等。 青衣武旦:表現那些身俱武藝的江湖女子或神怪精靈,多穿緊身衣服,表演上重翻打,如《白蛇傳》中的青蛇等。 老旦:表現那些老年女性,用本嗓唱念,多重唱功,如《紅娘》中的老夫人;《釣金龜》中的康氏等。 花衫:是上世紀20年代以后,綜合青衣、花旦、刀馬旦的藝術特點發展而成的新的旦角類型,由王瑤卿先生所創,如《霸王別姬》中的虞姬、《鎖麟囊》中的薛湘靈等。在花衫形成之前,一個演員一般不能兼演青衣和花旦兩個行當。王瑤卿為了豐富旦角的表演藝術,充實藝術表現能力,所以他融和青衣沉靜端莊的風格、花旦活潑靈巧的表演、刀馬旦的武打工架,創作出一種唱、念、做、打并重的旦角行當,人們把它命名為花衫(花旦和青衫的結合)。 旦角代表藝術家與流派 早期名家 胡喜祿(青衣):革新唱腔,融入鄂音,代表作為《玉堂春》。 梅巧玲(花旦):梅蘭芳祖父,首創旗裝戲,打破行當界限。 四大名旦 梅蘭芳(梅派)、程硯秋(程派)、尚小云(尚派)、荀慧生(荀派)將花衫藝術推向高峰,各具風格:梅派端莊、程派深沉、尚派剛勁、荀派活潑。 旦角藝術發展與革新 行當融合:王瑤卿開創花衫,推動旦角表演多元化。 表演創新:如余紫云將琵琶融入《昭君出塞》,自彈自唱。 總結:京劇旦角通過分類與流派發展,展現了豐富的女性形象,兼具程式化與個性化,是中國戲曲藝術的核心組成部分。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