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小紅帽票務平臺 > 京劇戲曲知識 > |
|
|
中國戲劇梅花獎中國戲劇表演藝術的最高獎 |
|
|
時間:2025.04.06 作者:梅蘭芳大劇院網站管理員 點擊:141次 |
|
|
中國戲劇梅花獎中國戲劇表演藝術的最高獎 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Plum Performance Award)是中國戲劇表演藝術最高獎,每兩年一評,旨在表彰在表演藝術上取得突出成就的中青年戲劇演員。該獎始創于1983年,原稱梅花獎,自第14屆起由中國文聯和中國戲劇家協會共同主辦,自第11屆起增設二度梅并評出首度獲得者茅威濤、劉蕓。自第17屆起增評民間職業劇團的演員,自第19屆起增設梅花大獎并評出了第一位獲得者尚長榮,這些獲獎演員活躍在中國各地,成為戲劇戰線上的主力軍,為該劇種的繼承與發展發揮了極大的作用。第31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終評活動于2023年5月8日至23日在廣州、香港和澳門三地舉行 。 2023年5月21日,第九屆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第31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獎名單公布,共有15位梅花獎得主。 2025年3月25日,第十屆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第32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新聞發布會在上海召開。 梅花表演獎 梅花表演獎英文叫法:Plum Performance Award,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是中國戲劇表演藝術最高獎,始創于1983年,最初每年一評,自第14屆起由中國文聯和中國戲劇家協會共同主辦,自第11屆起增設二度梅并評出首度獲得者茅威濤、劉蕓,自第17屆起增評民間職業劇團的演員。 劇種 自第19屆起增設梅花大獎并評出了第一位獲得者尚長榮,共評出涵蓋戲曲、話劇、歌劇、舞劇等47個劇種、29個省市自治區(除青海、海南、新疆以外)和香港、臺灣劇種的獲獎演員454人,這些獲獎演員活躍在中國各地,成為戲劇戰線上的主力軍,為該劇種的繼承與發展發揮了極大的作用。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的設立旨在表彰在表演藝術上取得突出成就的中青年戲劇演員。 梅花獎由來 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原名為梅花獎,全稱是中國戲劇梅花獎,是中國戲劇表演藝術最高獎,始創于1983年,2007年更名為“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是“中國戲劇獎”的子獎項之一,由中國文聯、中國戲劇家協會主辦,是中國戲劇界優秀中青年演員的最高獎項。1983年,經歷了10年浩劫的中國戲劇舞臺蕭條沉寂,演員青黃不接。為了使戲劇表演藝術重新煥發青春,中國戲劇家協會《戲劇報》(即《中國戲劇》前身)以‘梅花香自苦寒來’為寓意,設立了中國第一個以表彰和獎勵優秀戲劇表演人才、繁榮和發展社會主義戲劇事業為宗旨的戲劇大獎——梅花獎。 發展 第25屆梅花獎大賽啟動該獎第一屆名為“1983年首都戲劇舞臺中青年優秀演員獎”,后取“梅花香自苦寒來”之意,更名為“梅花獎”。首屆梅花獎就推出了包括劉長瑜、李維康、李雪健等人在內的15朵“梅花”,在中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2005 年,中國文藝性評獎進行了整改,梅花獎的評獎也有所調整,由原來的“每年一評”改為“兩年一評”。從1984年舉辦第一屆到2015年,該獎已經成功舉辦了27屆。 2023年3月30日,中國文聯、中國劇協、廣州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行發布會,介紹第31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終評演出活動日程安排。本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共有17名演員進入終評,涵蓋9個戲曲劇種和話劇、歌劇等戲劇藝術門類。 2023年4月,中國戲劇梅花獎首次在香港設立分會場,將于5月中旬連續兩日分別舉行競演和演出。 2023年5月8日晚,“第九屆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第31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在廣東省友誼劇院盛大開幕。 2023年5月19日,中國戲劇家協會公示第九屆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第31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終評結果 。 2024年9月5日,湖北省戲劇家協會印發《關于申報第十屆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第32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的通知》。 2025年3月25日,第十屆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第32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新聞發布會在上海召開。 2025年5月8日至21日,由中國文聯、中國劇協、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聯合主辦的第十屆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第32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終評活動將在上海舉辦,涵蓋11個戲曲劇種和話劇、舞劇等戲劇藝術門類的17位演員為觀眾奉獻17場精彩紛呈的演出。 梅花獎社會影響 梅花獎地位 “中國戲劇梅花獎”已開展二十多年,在中國國內外產生了廣泛影響,為培養優秀戲劇表演人才、繁榮戲劇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梅花獎已成為中國最有影響力的戲劇獎,甚至被人譽為“中國戲劇的奧斯卡獎”。 經過二十余年的評選,梅花獎至少在三方面對戲曲表演產生了積極作用。 推出人才 梅花獎推出了一大批優秀的中青年戲曲演員,這些人已成為當代中國戲曲的代表人物。梅花獎不僅激勵著戲曲演員的奮斗精神,而且鍛煉和提高了戲曲演員的表演水平。尤其是一度梅、二度梅和梅花大獎系列的設置,已成為戲曲演員不斷攀登的階梯。 推動了戲曲創作 梅花獎規定申報要有新劇目,因而推動了戲曲創作,一些劇目已成為當代經典,如京劇《曹操與楊修》、《華子良》、《膏藥章》、《駱駝祥子》,川劇《死水微瀾》、《金子》、《巴山秀才》,閩劇《貶官記》、梨園戲《董生與李氏》,昆劇《班昭》,越劇《陸游與唐婉》,蒲劇《土炕上的女人》,甬劇《典妻》等。這些劇目未必都為申梅而作,但量身定做的也不在少數。 建立標準 逶遙多年的評獎,梅花獎已大致建立了一種戲曲表演藝術評價體系,對中國戲曲表演藝術產生了重要影響。簡單說,就是弘揚中國戲曲的美學精神,堅持中國戲曲的創作原則,把握中國戲曲的本質特點,尊重傳統又鼓勵創新,看重人品藝德也看重文化修養,重視技藝展示更重視人物塑造。這些標準雖未寫在紙上,卻寫進了人們心里,成為戲曲表演藝術的信條。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