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小紅帽票務平臺 > 京劇戲曲知識 > |
|
|
京劇女演員孟小冬人稱“冬皇”京劇老生余叔巖的弟子,余派的優秀傳人之一 |
|
|
時間:2025.03.31 作者:梅蘭芳大劇院網站管理員 點擊:114次 |
|
|
京劇女演員孟小冬人稱“冬皇”京劇老生余叔巖的弟子,余派的優秀傳人之一 孟小冬(1908年12月9日—1977年5月26日),出生于上海,京劇女演員、老生演員。 1912年,孟小冬開始隨父在家練功,學習老生唱段。1915年,拜孫派老生仇月祥為師,學唱老生。1916年秋,首次在上海登臺堂會戲《烏盆記》(后半出)。1919年,赴無錫正式演出營業戲;同年,加盟上海大世界游樂場乾坤大京班,成為正式演員。1925年春,隨白玉昆戲班抵達天津,掛頭牌演出。1926年,與金少梅組班演出。1927年,因與梅蘭芳結婚而脫離舞臺。1933年9月25日,正式重返舞臺,在北京吉祥戲院演出全本《四郎探母》。1938年10月21日,正式拜余叔巖為師。1946年12月,與李世芳合演了劇目《武家坡》。1947年9月,參加為陜西水災義演暨賀杜月笙60歲生日演出。演出結束后,孟小冬宣布從此告別菊壇,不再演出。1949年,遷居香港。1950年秋,與杜月笙在香港舉行婚禮。1967年9月,遷居臺北。 人稱“冬皇”的孟小冬是京劇老生余叔巖的弟子,余派的優秀傳人之一。她的扮相威武、神氣,唱腔端嚴厚重,坤生略無雌聲。1977年5月26日晚11時50分,孟小冬因肺氣腫和心臟病并發癥去世,終年70歲。 孟小冬傳人 1952年春,在香港菽園嚴欣祺府上,由孫養農舉香,孟小冬正式收錢培榮、趙培鑫、吳必彰為徒 。在港臺期間向她問藝者主要有李猷、趙從衍、李相度、蔡國蘅、丁存坤、張雨文、沈太魁、黃金懋、汪文漢、龔躍顯等。 代表作品:捉放曹、搜孤救孤、洪羊洞、盜宗卷、擊鼓罵曹、空城計 孟小冬藝術特色 扮相 孟小冬生的明眸隆準,扮須生星眉劍目、端莊儒雅,予人以好感 臺風 孟小冬的臺風用“溫文儒雅,俊逸瀟灑”八個字可以概括,使人有“與君子交,怡怡如也”的感覺 唱功孟小冬有一副好嗓子,五音俱全,四聲具備,膛音寬厚,最難得的是沒有雌音。拜余叔巖為師后,又練出沙音,更臻完善。孟小冬的唱功,除了因有嗓子,可以任意發揮,無往不利以外,最寶貴的,是她唱得十分考究,不論上板的、散的、大段兒的,或只有兩句,她都搏獅搏兔,俱用全力。在《烏盆記》(又名奇冤報)中,【反二黃】一段,除了腔好以外,她還唱出一種悲戚、冤枉、訴苦的氣氛來。最后的高潮,是公堂那段【碰板流水】,“未曾開言淚汪汪”,雖然面朝里唱,卻是字字清楚,抑揚得宜,珠走玉盤,并剪哀梨。在《四郎探母》中,坐官一段慢板,唱腔悠揚以外,孟小冬還唱出憂思煩悶的氣氛來。與公主和六郎對口的快板,及哭堂別家的散板,都是全力以赴,前者爽脆,后者跌宕 念白: 孟 小冬的念白發音正確,咬字清晰,大段兒抑揚頓挫,徐疾有致。短句有氣氛,含感情。在《空城計》中,頭一場“坐帳”那段“羽扇綸巾……”的大引子,孟小冬念得字音正確,陰陽分明,有韻味、有氣氛,而且還有丞相的風度。 做表: 在做表方面,孟小冬臉上有戲,善用眼神,表演不瘟不火,妙造自然。在《空城計》“聞報”一場,旗牌送來地圖,孟小冬念“展開”以后,開始看圖,先上下左右粗看一下,表示先要了解地理位置。然后仔細觀看,一見營盤扎在山上,立刻臉上表情驟變,先驚愕,再詫異,再轉變為惋惜、失望,不但有層次,有交代,而且轉變得快。馬上抬起頭來,用眼神表示出急智和決斷,吩咐旗牌:“快快去到列柳城,調回趙老將軍,快去!”邊念邊做手式,最后念到“快去!”時,用手一揮,表示出緊急命令的重要來,念、做、表情俱到 孟小冬天賦好,女人而無雌音,是千千萬萬人中難得一見的。因此,她學得精刻到什么程度,都能發揮盡致,無往而不利。揣摩劇情,刻畫人物,做派的細膩傳神,如入化境。而扮相的優雅,身段的瀟灑,尤其余事。 在余派弟子中,孟小冬堪稱為得其真傳者,她程門執轡,苦修五年,以驚人的毅力和虔誠地態度繼承了余派的衣缽,身肩重責,將余派曲藝傳播大江南北。她取得的成就,為京劇女演員在戲曲舞臺上爭得了應有的地位,傾動眾生的同時也在中國近代戲曲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孟小冬是一位杰出的京劇女演員。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女老生中算得上首屈一指。特別是在余派老生的傳承方面,有著特殊的重要地位,可以說是最具影響力的余派傳人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