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小紅帽票務平臺 > 京劇戲曲知識 > |
|
|
京劇演員譚富英工老生,譚門第四代嫡傳人 |
|
|
時間:2025.03.27 作者:梅蘭芳大劇院網站管理員 點擊:141次 |
|
|
京劇演員譚富英工老生,譚門第四代嫡傳人 京劇演員譚富英工老生,譚門第四代嫡傳人,后四大須生之一,“新譚派”創立者. 譚富英(1906年10月15日—1977年3月22日),出生于北京,原名譚豫升,中國京劇演員(工老生),譚門第四代嫡傳人,后四大須生之一,“新譚派”創立者. 京劇演員譚富英 1917年,進入富連成社科班學戲,改藝名譚富英。1923年,出科后,在上海掛頭牌演出。1926年,拜余叔巖為師。1928年,搭梅蘭芳劇團赴廣州、香港演出。1931年,參加了北平梨園公益總會在第一舞臺舉辦的為十六省水災急賑演出。1933年,拍攝京劇影片《四郎探母》。1935年,組建了自己的班社“扶(春)”社。1939年,在西長安街新新戲院,參加“慶祝富連成社成立三十五周年”紀念演出。1941年,改“扶(春)”社為“同慶”社。1949年,譚富英的班社與裘盛戎的班社合組為太平京劇社。1952年,獲得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演員一等獎。1954年,參演京劇電影《群英會》《借東風》。1959年,出演由鄭亦秋執導的京劇劇目《趙氏孤兒》,飾趙盾。1962年與梅葆玖演出京劇劇目《大登殿》。1964年,因病輟演,從此告別舞臺。1977年3月22日,在北京病逝,享年72歲 。 譚富英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初期,與馬連良、楊寶森、奚嘯伯一同被譽為新四大須生,為了區別“老譚派”,一般譽稱譚富英為“新譚派”。 京劇演員譚富英 藝術特色。 譚富英譚富英天賦絕佳,嗓音脆亮且沖,唱快板時清晰帶勁,其唱腔簡潔酣暢,不刻意雕琢卻韻味醇厚,由此形成了“新譚派”藝術風格。在表演方面,譚富英自然、生動且感情真摯,直觀上,他的唱做干脆利落,給人痛快與親切之感;深入品味,表演中蘊含著樸實、洗練、真實的風格;進一步探究,他能賦予人物樸實忠厚、意氣風發、英氣逼人的氣質。就藝術個性而言,他尤為適合扮演忠義之士、血性男兒,舉手投足瀟灑自如,表演渾然天成,這些無疑是譚富英最為突出的藝術特色 。 新中國建立后,譚富英的精神面貌更呈積極態度,這不僅表現在對藝術持嚴肅態度,演戲認真,顧全大局,而且反映在他所塑造的人物氣質中。由于曾經專工武生,后改老生,身段特別邊式而且英氣逼人,所以最善扮演正氣凜然的剛烈人物,程式在他的運用中不露痕跡而入于化境。在《群英會》中,譚富英扮演的魯肅,于樸實、憨厚中略帶傻氣,在《苦肉計》中,以魯肅的細致表演,襯托出周瑜、黃蓋、諸葛亮各自不同的性格、心理,整個場上的氣氛,十分活躍,這中間,譚富英那生活氣息濃厚的表演,起了關鍵作用。在《空城計》中,譚富英扮演的諸葛亮,除了表現出睿智和凝重以外,更能展示出人物的鞠躬盡瘁的精神風貌動人肺腑。在《將相和》中,突出了藺相如視死如歸、大義凜然的英雄本色和顧全大局的博大胸懷,特別是在《定軍山》《戰太平》等靠把老生戲中,更能突出人物那英武、剛烈的性格特征,并賦予鮮明的時代風貌。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