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小紅帽票務平臺 > 京劇戲曲知識 > |
|
|
京劇的傳承保護京劇的傳承保護 |
|
|
時間:2025.02.15 作者:梅蘭芳大劇院網站管理員 點擊:436次 |
|
|
京劇的傳承保護 京劇的正式命名 如果沒有徽班進京獻藝,就沒有京劇的誕生。但徽班一開始所演并不是京劇,而是經過70年(1790年到1860年)的嬗變,才產生了這一新的劇種。而“京劇”這一稱謂的出現,據現有資料,首見于光緒二年二月初七(1876年3月2日)上海出版的《申報》,此后“京劇”方作為劇種名稱逐漸通行全國。 京劇的傳承價值 京劇舞臺藝術在文學、表演、音樂、唱腔、鑼鼓、化妝、臉譜等各個方面,通過無數藝人的長期舞臺實踐,構成了一套互相制約、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規范化的程式。它作為創造舞臺形象的藝術手段是十分豐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嚴格的。不能駕馭這些程式,就無法完成京劇舞臺藝術的創造。由于京劇在形成之初,便進入了宮廷,使它的發育成長不同于地方劇種。要求它所要表現的生活領域更寬,所要塑造的人物類型更多,對它的技藝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嚴,對它創造舞臺形象的美學要求也更高。當然,同時也相應地使它的民間鄉土氣息減弱,純樸、粗獷的風格特色相對淡薄。因而,它的表演藝術更趨于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脫了舞臺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以達到“以形傳神,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表演上要求精致細膩,處處入戲;唱腔上要求悠揚委婉,聲情并茂;武戲則不以火爆勇猛取勝,而以“武戲文唱”見佳。 京劇的保護措施 2006年5月,京劇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0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021年12月15日,京劇入選吉林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屬于“傳統戲劇”類項目。 2022年11月,入選四川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傳統戲劇)。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京劇項目保護單位天津京劇院、沈陽市公共文化服務中心(沈陽市文化演藝中心)、上海京劇院、山東省京劇院、國家京劇院、湖北省京劇院、江蘇省演藝集團有限公司、江蘇省長榮京劇院評估合格。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