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婼嬋 中國戲曲學院附屬中等戲曲學校京劇表演系2020級
去年秋天,在我十五歲生日來臨之際,我和中國戲曲學院附中的同學們一起,登上了北京梅蘭芳大劇院的舞臺。
這是國戲附中師生為慶賀黨的二十大勝利閉幕而演出的京昆折子戲專場,我扮演昆曲《牡丹亭·游園》中的小春香。從昆明來到國戲附中上學剛兩年,我就能到以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先生名字命名的戲劇殿堂里演出,這個珍貴機會讓我激動又高興,同時也有些忐忑不安。
進入后臺化妝間,我放下書包換上彩鞋,立即跑向舞臺中央,這是我向往已久的舞臺!回到后臺,同學們正在抓緊時間做最后的排練,文戲的演員在吊嗓子,武戲的演員在走臺,樂隊的樂師在調試絲竹管弦。老師們是最辛苦的,不停地囑咐我們動作、唱腔的要領,還精琢細磨我們臉上的妝容。
該我和“杜麗娘”上臺了。劉老師站在耳邊輕輕地再次鼓勵我:“婼嬋,現在跟平時咱們上課沒有區別,一定放輕松,想想你就是春香。”話音剛落,她在我后背輕輕一推,我邁著輕快的步子,緊隨“杜麗娘”身后悠悠登臺。臺下座無虛席,鴉雀無聲,那一刻,我仿佛置身戲中那良辰美景里。此刻,我便是小春香,我看見了那姹紫嫣紅開遍,那莊嚴肅穆的斷井頹垣,那青山巍然,那春色一片,那思緒萬千的少女……沒有一絲慌亂,我盡量控制好自己的聲音和咬字吐音,悠悠唱念好春香的唱詞和念白;以輕快活潑的舉手投足和眼神,盡可能把春香的天真靈動表現出來!暗共蝗绫M興回家閑過遣”……伴隨著最后一句臺詞,我倆邁著臺步,一步一步不舍地走下了臺。頓時,臺下掌聲雷鳴。
我在云南昆明長大,這里有著京劇大家關肅霜、滇戲栗成之彭國珍等戲曲名家和一批戲曲愛好者。記憶中,我是在悠揚婉轉的戲劇唱腔里長大的。每天,當早晨溫柔的陽光穿過隨風微微起伏的紗簾,灑向屋里時,外公就會伴隨著收音機里的京劇唱段,做各種健身動作;到夜幕降臨,我常依偎在外婆懷里,和她一起觀看電視機播出的各種京劇專場。后來,我被媽媽帶進了練功房,從此,博大精深的京劇藝術大門向我打開了。除了要學好學校的功課,每個周末,我還要到云南省京劇院踢腿、吊嗓子、學唱腔、學身段。一開始,我笨拙地模仿著老師的一招一式,佝僂著身子,荒腔走板地唱,漸漸地,我的唱腔、身段和武功都有了很大進步,并在十一歲那年,跟隨老師登上了專業舞臺,在《鎖麟囊》劇中,飾演了盧天麟。
小學畢業后,我報考了中國戲曲學院附屬中等戲曲學校。拿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多年學戲的汗水、淚水和辛苦,都化成了勝利的喜悅。國戲附中是我藝術夢想開啟的地方,在這里我學習唱念做打,演繹著古往今來;在這里,老師們傳承著戲曲精神,弘揚著中國文化,更要求我們認真學戲踏實做人。北京梅蘭芳大劇院的演出不僅是對我9年學戲生涯的一次檢驗,更對我的藝術升華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將堅守自己的人生選擇,堅定地沿著這條藝術之路走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