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兒女,快意恩仇。 美人遲暮,英雄氣短。
在一般故事的套路中,美人總是伴隨著英雄出現,她們或美艷傾城,或才情絕世,但故事只關注她們的形貌,女性的形象消失在男性主導的話語權社會之中,作為一段令人悵惘的故事背景,成為一段毫不起眼的歷史注腳。
然而被譽為舞臺上的武俠片的舞劇《醒·獅》在創作時非常注意女性角色的塑造,無論是慈愛的醒母,還是可愛的鳳兒,都不再是單薄的襯托,也不是躲在男人身后的弱者,她們在家國危難當頭的時刻,用自己的堅韌與勇敢,喚醒了阿醒、龍少,鼓舞三元里人民奮起抗敵,成為某種意義男性精神上的引領者,因而使得角色更加飽滿豐富、令人回味。今天我們采訪了《醒·獅》劇中醒目的扮演者閆一研、鳳兒的扮演者朱瑾慧,暢談她們對角色的理解,以及對“醒獅精神”的感悟。

閆一研
閆一研(演員) 廣州歌舞劇院首席演員,舞劇《醒·獅》中飾演醒母。國家二級演員,廣州市優秀舞蹈家,2016年獲廣東省舞蹈家協會“突出貢獻獎”。參演作品曾獲得廣東省嶺南舞蹈大賽表演金獎、廣州市2015中國夢舞蹈新作品展演創作一等獎、第五屆嶺南舞蹈大賽小舞劇專業組表演金獎。曾多次赴加拿大、美國、新西蘭交流演出。
朱瑾慧 朱瑾慧(演員) 廣州歌舞劇院主要演員,畢業于南京藝術學院,舞劇《醒·獅》中飾演鳳兒。曾參加CCTV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參演作品曾榮獲2014年全國職業技能大賽榮獲中職組二等獎、 2016年江蘇省“蓮花杯”青年舞蹈大賽榮獲優秀表演獎。
說說過去的演出經歷(演過什么劇目,有沒有什么里程碑式的跨越)?
閆一研:自參加工作以來每年大大小小演出百場之余,21年來的舞蹈生涯演過4部大舞劇,3部小舞劇。回想自己的在舞蹈表演上的跨越應該是2006年我在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時跳的一部舞劇《紅樓夢》,那部舞劇應該屬于我在舞蹈表演上的一個跨越。舞蹈生涯里,無論是挑主角、角色還是群舞,我從未或略每一個展現自己表演的細節和機會。后來發現琢磨劇中人物性格對于表演來說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被認可會很有滿足感。
朱瑾慧:我畢業于南京藝術學院舞蹈學院,在校期間曾參加過CCTV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全國職業技能大賽以及江蘇省蓮花杯青年舞蹈大賽等。對我而言,每一次演出和每一場比賽,都是舞臺經驗的積累,從中讓我有很大的進步和改變。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參加全國職業技能大賽的時候,為了能夠將最好的狀態呈現在舞臺上,必須從早到晚不停地練習比賽劇目,雖辛苦但舞蹈、舞臺卻是我心之所愛。或許也正是那份堅持和毅力,讓我一步一步走到現在。
進入醒獅組的機緣,以及被醒獅吸引的原因?
閆一研:以前我對醒獅只是知道看過,沒有了解和接觸。創排期間,通過前期的采風逐漸對醒獅文化慢慢地有了深入的認識。我覺得扎獅頭的四部工序是最吸引我的地方,為此特專門前往佛上黎家獅去拜訪和學習。 在《醒·獅》之前,廣州歌舞劇院創排了小舞劇《醒》,我在劇中飾演母親。像在同名紀錄片里說的,“自己的努力,對舞蹈的熱愛與堅持”,團領導和導演都是會看到的!
朱瑾慧:臨近畢業的時候,正巧遇到廣州歌舞劇院招募舞蹈演員,同時也在為《醒·獅》招募主要演員。在老師的推薦下,我加入了廣州歌舞劇院。剛畢業就能碰到這么好的作品,讓我特別激動。從剛接觸醒獅到現在,越了解越能感覺到非遺文化的魅力;從一招一式到其中內涵,醒獅振奮人心的力量特別吸引我。
醒獅演出過程中的難忘經歷(角色塑造,與導演或演員的理念交流碰撞,巡演故事)
閆一研:在舞劇《醒·獅》中我飾演“醒母”,這個人物性格表演起來是其實是很有難度的。從唯唯諾諾到英勇無畏,這個表演過程要時刻把握火候,逐漸地一層一層遞進。在現實生活中,我還沒有結婚,對這樣的人物需要私下翻閱很多資料或是觀看一些影視作品、話劇進行參閱。凡有母親這個人物的作品我都會去看一看。先從模仿,再到理解,最后讓自己真實的成為劇中的“她”。錢導有一天走到我身邊拍了一下我的背說到;我發現自從你演完“醒母”走路總是下意識弓著腰。我覺得是人物沉浸得太深了。
朱瑾慧:在準備比賽前的訓練期,那會兒精神和身體都時刻保持緊繃的狀態,在每一次的訓練中都從心底去尋找鳳兒這個人物在舞臺上應該呈現的形象與性格。這需要不斷地研究在當下那個年代,作為一個陰柔且剛烈的小女孩在遇到親情愛情以及關乎國家安危之時會有什么樣的舉動和內心活動,只有深刻了解,才能把鳳兒演好演活。在排練的時候,錢導和思導對演員的要求不僅體現在動作上,還有整體情緒的表達,這個跟單純跳舞還是很不一樣的。
另外就是與演員在一起排練的時候都是大家互相磨合,剛開始練托舉動作的時候失誤率極高,很多雙人舞動作氣口不合配合不上,但是通過平時的不停反復訓練兩個人的默契越來越高,就呈現出了舞臺上的效果。
對自己的角色,以及對整體劇情的理解?
閆一研:醒母在整部劇中舞段并不多,最多的是戲劇表演。個人、面對兒子阿醒,再到鳳兒,最后面對龍少,她都要不停地切換,而且要很準確地表達情感。劇中醒母是一位典型的中國女人,在舊社會動蕩時期只祈求安穩度日。她不求富貴,不求顯赫,只求僅剩的命脈在她身邊健康長大,結婚生子,如此循環。她愛自己的的兒子勝過一切,所以她選擇隱忍。到后來,醒母掀開紅布、手執鼓棒引領女子奮起擊鼓,這一幕和前面的隱忍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讓很多觀眾落淚。這部舞劇最終是讓大家明白:只有團結,才會有希望。
朱瑾慧:這部劇以第一次鴉片戰爭中的廣州三元里抗英斗爭為背景,是一部將民族覺醒的故事。劇中,我飾演的鳳兒出生于武術世家,深受哥哥寵愛,自幼常與哥哥習武,由此也練就了一身本領。同樣在這樣的生長環境中,塑造了鳳兒聰明伶俐、敢做敢當,愛打抱不平的性格。
在劇中鳳兒以三種不同的形象呈現,首幕出現的女扮男裝,欽慕阿醒的少女,最后化為引獅人。三個不同的形象分別體現出鳳兒可愛、單純、陰柔且剛烈的性格,如果說阿醒和龍少是兩頭醒來的獅子,那么鳳兒就是那個點醒他們的人。
演繹角色最大的挑戰,以及最得心應手的部分?
閆一研:我認為每一部劇,每一個人,每一個動作都是挑戰。只要你肯用心去研究角色,多去思索琢磨,到最后都能做到得心應手。就醒母而言,只有把自己沉浸在當下那個時代,深刻理解一位母親對子女的愛,才能稱得上得心應手。
朱瑾慧: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鳳兒的心理在每一幕中都有著不同的變化。這就必須根據每一情節琢磨當下人物的形象以及心理感受,所以我覺得塑造鳳兒人物形象是演繹這個角色最大的挑戰。
鳳兒在犧牲前的那段獨舞,我覺得是自然流露的,歷經了哥哥的沉淪,家園慘遭炮襲,阿醒救人時旁人的冷漠,她既憤慨又無奈,希望通過自己微弱的力量去改變,她想起了引獅人…在演繹這一段的時候,除了不停地調整動作以外,也需要自己慢慢地從一幕到最后人物犧牲時情感的梳理,之后就能準確找到了鳳兒這個人物的心理活動,由此根據導演的要求并通過肢體語言抒發出來。
現在的演出與剛開始相比,有哪些調整與變化?
閆一研:在前期排練的時候,大家都在盡可能的熟練動作,剛開始的演出,對于大家來說都還比較稚嫩,包括主演和群演,因為大家都是第一次排有武術動作的劇目,慢慢地大家調整狀態,錢導和思導也強調要把感情演出來,所以現在每場演出,無論從觀眾席、還是后臺,都能看到大家的那股勁,這是剛開始和現在最大的變化。
朱瑾慧:相比剛開始演出時,現在在舞臺上的呈現會更成熟,無論是和同伴的動作還是情感上的把控,通過一場場的演出都在不停地調整和變化,現在更能將觀眾帶入到鳳兒的心理當中。
對醒獅所蘊含的傳統非遺元素的理解?
閆一研:舞劇《醒·獅》讓我懂得了舞獅的真正意義。是覺醒,是拼搏,是傳承也是崛起。它代表著中國人自強不息的精神,代表著老一輩精湛手藝的永久傳承!
朱瑾慧:該劇以南獅為神,兼取南拳、木魚說唱等諸多南粵非遺項目作為創作元素,是對傳統文化進行的現代演繹。其中有很多舞蹈動作都提取了醒獅本身的傳統招式,就鳳兒而言,二幕中與阿醒的雙人舞,三幕中與阿醒、醒母的三人舞,四幕中的獨舞,都能看到,這種通過舞蹈把傳統非遺元素搬上藝術舞臺,正是《醒·獅》的魅力所在。
醒獅就好比中華民族覺醒,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醒獅。傳統文化和醒獅文化都需要我們傳承和發揚,而我們則借用舞蹈語言傳遞給觀眾,讓更多人了解和喜歡。
自己對于舞蹈的態度,對于舞劇表演所堅持的信念是什么?
閆一研:態度是不忘初心,堅持是不斷超越。
朱瑾慧:我從小對舞蹈就有著濃厚的興趣。我爸媽說別人還在學走學跑的時候,我聽著音樂就能隨意跟著扭。對于學習舞蹈這件事,小的時候也是自己哭著鬧著要求爸媽把自己送到培訓班。在青春懵懂的時候也會問自己為什么要讓自己走這一條這么辛苦的路。雖然有過抱怨,但是從來也沒有后悔過。
現在回想起來,我還是很感謝孩兒時期的自己,正是因為當時的選擇,才能讓我從小到大一直堅持自己喜歡的事情。現在長大了才明白,做到從小到大為了同一件事情而堅持著,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然而這件奢侈的事情,一直在自己身上發生,并且開花結果,讓我享受舞蹈給我帶來的幸福感和成就感。也正是因為這一份幸福感和成就感不斷激勵著我,帶動著我,讓自己能不斷地進步,給自己給家人給觀眾們展現更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