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少蘭、譚孝曾、張建國、王蓉蓉、董圓圓、朱強、胡文閣、譚正巖、張蘭、陳張霞、顧謙等當今中國京劇界的代表性名家將逐一亮相,
演出介紹 由京演文化傳媒公司主辦的 “迎七一京劇名家演唱會”將于6月30日亮相京演民族文化宮大劇院。 節目主題上,彰顯文化自信,弘揚正能量。用千百年來為百姓所熟知和喜愛的包公、諸葛亮、穆桂英、程嬰等古代英雄和現代英模形象,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以赤子之心,體現傳統美德、家國情懷,訴說人間真情,傳遞世間美好。 劇目內容上,貫通歷史未來,講述中國故事。既有廣大觀眾耳熟能詳的《空城計》《四郎探母》《太真外傳》《穆桂英掛帥》《趙氏孤兒》等經典名劇,更有《杜鵑山》《黨的女兒》等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的現代戲,演繹劇中的精彩名段,展開一幅流動奮進的中國畫卷。 陣容構成上,名家薈萃。前輩名家、扛鼎中堅、當紅青年實力派,老、中、青三代名角兒同臺競獻、相映生輝。力邀奚派掌門人張建國、張派領軍人物王蓉蓉、梅派優秀傳人董圓圓、馬派代表性傳人朱強、梅派男旦傳人胡文閣, “小王晶華”著名老旦演員張蘭、師承趙派的著名旦角演員陳張霞、師從尚長榮先生的著名花臉演員顧謙等當今中國京劇界的代表性名家。家喻戶曉的京劇名家,難得一見的陣容,合力奉獻一臺京劇盛宴。 藝術風格上,囊括各個行當,匯集當今舞臺上的重要京劇流派。馬、奚等老生流派,梅、張、趙等旦角流派,葉、裘、李等小生、花臉、老旦流派,行當齊全、流派紛呈,各競風流,集中展示國粹藝術的無窮魅力和當代劇壇的風采。 表現形式上,表演精彩紛呈,唱段膾炙人口。既有華彩艷麗、載歌載舞的彩唱,也有本色盡顯、魅力聲腔的清唱。以創新、時尚、多元的演出形式,以人民群眾尤其是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高雅、傳統文化。 本場演唱會集中展示國粹藝術魅力,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中國韻味、中國氣派,無論對于廣大戲迷票友還是普通觀眾都是一場國粹慶典。
節目單 1.《赤桑鎮》演員:張蘭、王凈戎(國家京劇院) 2.《杜鵑山》演員:顧謙(國家京劇院) 3.《四郎探母》演員:陳張霞(北京京劇院) 4.《太真外傳》演員:胡文閣(北京京劇院) 5.《趙氏孤兒》演員:朱強(北京京劇院) 6.《穆桂英掛帥》演員:董圓圓(國家京劇院) 7.《空城計》演員:張建國(國家京劇院) 8 《黨的女兒》演員:王蓉蓉(北京京劇院)

演出陣容
張建國 京劇老生,國家一級演員,現任國家京劇院三團團長,國京書畫院院長。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委員。文化部戲曲專業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中國京劇藝術基金會理事;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電視戲曲委員會副會長。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宣部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文化部優秀專家。曾拜著名奚(嘯伯)派表演藝術家張榮培先生、歐陽中石先生為師,并長期受教于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朱秉謙先生。 曾獲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熒屏獎”、上海戲劇“白玉蘭獎”、全國第二屆中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最佳表演獎”、梅蘭芳金獎大賽金獎、“中國京劇之星”、中國戲劇“梅花獎”、第四屆中國京劇藝術節 “優秀表演獎”、文化部第十二屆文華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中國金唱片獎”、2011和2012年國家藝術院團優秀劇目展演“優秀表演獎”、2015年被十二部委授予全國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先進個人等。代表劇目:《白帝城》《失空斬》《范進中舉》《龍鳳呈祥》《打金磚》《珠簾寨》《趙氏孤兒》《四進士》《將相和》《楊家將》《紅鬃烈馬》《烏龍院》《四郎探母》《楊門女將》《白蟒臺》《審頭刺湯》《群借華》《三娘教子》《游龍戲鳳》《興漢圖》《滿江紅》《紅燈記》《白毛女》等傳統劇目。 新創劇目:《火醒神州》《油燈燈開花》《北國紅姑娘》《瀘水彝山》《秋色漸濃》《鞠躬盡瘁諸葛孔明》《臥龍出山》《漢蘇武》《舌戰群儒》《韓玉娘》《安國夫人》《伏生》《奚嘯伯》《董仲舒》《嵇康托孤》等。
王蓉蓉 京劇表演藝術家,北京京劇院領銜主演,國家一級演員,一團團長。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京劇藝術傳承人。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第十屆、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民主同盟會中央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文化部授予“優秀專家”稱號、中國文聯授予“德藝雙馨”稱號,享受國務院專家津貼。 是京劇大師張君秋親傳弟子,傳承演出了幾乎所有張派劇目和幾十出青衣經典代表劇目,在觀眾中產生廣泛的影響,積累了豐富的表演藝術經驗。她的代表劇目有《狀元媒》、《望江亭》、《西廂記》、《玉堂春》、《秦香蓮》、《詩文會》、《龍鳳呈祥》、《四郎探母》、《紅鬃烈馬》、《大•探•二》、《趙氏孤兒》、《銀屏公主》、《春秋配•姜秋蓮》、《金山寺•斷橋•雷峰塔》、《三娘教子》、《劉蘭芝》、《憐香伴》、《沙家浜》等五十余部,主演新創作京劇劇目《黃荊樹》、《蔡文姬》、《宰相劉羅鍋》、《武則天》、《下魯城》、《黨的女兒》等。她主演的《狀元媒》、《趙氏孤兒》列入“京劇經典大戲電影工程”。
董圓圓 國家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全國政協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授予全國婦女“巾幗建功標兵”稱號,全國“藝德標兵”稱號,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稱號。畢業于中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拜梅葆玖先生為師,為京劇梅派藝術的第三代優秀傳人。曾被中國京劇基金會推薦為首屆“中國京劇之星”。曾榮獲全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評比展演“一等獎”;上海戲劇“白玉蘭獎”,中國戲劇“梅花獎”, 第三屆中國京劇藝術節“金獎”,優秀“表演獎”,第23屆中國電視“金鷹獎”觀眾喜愛的電視劇女演員提名獎。2012年榮獲文化部優秀劇目展演“優秀表演獎”。代表劇目《穆桂英掛帥》《霸王別姬》《貴妃醉酒》《鳳還巢》《楊門女將》《洛神賦》《韓玉娘》《安國夫人》等
朱強 北京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馬(連良)派老生。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帖專家,2015年首都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首屆(1996年至1999年)中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研究生。曾受教于尹月樵、遲金聲、馬崇仁等馬派名家,是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張學津首開山門的大弟子。擅演劇目《群借華》、《龍鳳呈祥》、《四進士》、《蘇武牧羊》、《春秋筆》、《火牛陣》、《清風亭》、《胭脂寶褶》等。在京劇經典大戲電影工程中領銜主演拍攝了馬派名劇《趙氏孤兒》和《秦香蓮》。并參與創作排演了《宰相劉羅鍋》、《驛亭謠》等新編歷史劇,開先河創作演出了小劇場實驗京劇《馬前潑水》。2016年中國藝術節,京劇《西安事變》獲文華大獎,飾主演周恩來。2016年中美電影節,領銜主演的京劇電影《趙氏孤兒》獲最佳戲曲片獎。
胡文革 北京京劇院梅蘭芳京劇團領銜主演,國家一級演員,著名梅(蘭芳)派青衣,梅派第三代男旦傳承人。師承梅葆玖、姜鳳山、王志怡、李玉芙、張洵澎等名家。2001年拜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派傳人梅葆玖先生為師。曾獲美國世界杰出藝術家獎,首屆華鼎獎最佳戲劇男演員獎,中國文化部優秀專家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多次受邀到美國、加拿大、法國等國家進行巡演訪問,在紀念梅蘭芳大師誕辰120周年“雙甲之約”世界巡演期間,擔任領銜主演,參與并領銜了國內及海外30多場重要演出,尤其在世界著名的維也納金色大廳,美國林肯藝術中心,肯尼迪藝術中心,圣彼得馬林斯基劇院等,演出獲得巨大成功,獲得了海內外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評。主演梅派名劇《貴妃醉酒》《霸王別姬》《宇宙鋒》《鳳還巢》《生死恨》《穆桂英掛帥》《太真外傳》《西施》等。曾在國宴文藝演出中為國內外領導人演出《貴妃醉酒》。
張蘭 國家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功老旦。畢業于中國戲曲學院,第六屆優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研究生,首屆優秀青年京劇演員流派班學員。師從李鳴巖、高淑娟、李麗萍、胡根萍、王晶華等名師。2006年拜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王晶華為師。2009年,榮獲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主角提名獎”。2012年,榮獲CCTV第七屆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金獎”擅演劇目《釣金龜》《楊門女將》《徐母訓子》《李逵探母》《岳母刺字》《佘太君抗婚》《紅燈記》《杜鵑山》等。。
陳張霞 北京京劇院優秀青衣演員、青年領軍 。畢業于中國戲曲學院表演系。先后師承:李硯萍、蔡英蓮、楊秋玲、艾美君、王志怡、沈世華、王玉珍、謝銳青、王艷、尚惠敏、閻桂祥等京劇名家。曾榮獲第五屆中國京劇節二等獎;香港華人戲曲大賽金獎;北京戲曲紅梅大賽銀獎;北京京劇院"魅力春天"擂臺賽“亮相國粹”最佳新人獎。多次出訪日本、美國、法國等多國進行文化交流演出。擅演劇目:《荀灌娘》《天女散花》《鳳還巢》《霸王別姬》《白蛇傳》《四郎探母》《貴妃醉酒》《廉錦楓》《游園驚夢》等。參與新編戲《大漠昭君》《審頭刺湯》《狼牙山》《郭秀洗堂》等劇的創排演出。
顧謙 國家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1985年考入中國戲曲學院附中,功花臉。在校期間得到了馬名駿、趙榮欣、羅榮貴、張關正、陳真治、夏韻龍等老師的教誨。2006年正式拜尚長榮先生為師,學習《黑旋風》、《取洛陽》、《曹操與楊修》等劇目。經常上演的劇目有《將相和》《瀘水彝山》《杜鵑山》《李逵探母》《霸王別姬》《趙氏孤兒》等。
王凈戎 國家京劇院三團銅錘花臉演員。畢業于中國戲曲學院,師從李欣、馬名群、馬名駿、楊博森、王文祉、姬少戎等老師。曾榮獲福建第六屆藝術節金獎,個人表演榮譽獎。常演劇目《赤桑鎮》《遇后.龍袍》《鍘美案》《鎖五龍》《大探二》等戲。
葉少蘭 著 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教育家、導演,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享受國家特殊貢獻津貼,是葉派小生創始人葉盛蘭之子;正軍職軍銜,全國政協第九、十屆常委,全國政協第八、十一、十二屆委員,全國政協京昆室副主任;首屆梅花獎獲得者,"金唱片獎"獲得者,中國戲曲學院榮譽教授,研究生導師,京劇流派班導師,美國富布賴特國際學者,美國班寧頓大學戲劇系榮譽教授。 七歲隨父親葉盛蘭、姑父茹富蘭學藝,1953年考入中國戲曲學校,師從于姜妙香、蕭連芳、茹富蘭、閻慶林。1962年畢業后,隨俞振飛先生深造昆曲,并進修于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 葉少蘭文學理論基礎扎實、知識廣闊、表演技術全面、文武俱佳,主張堅持先繼承后發展,敬畏傳統、繼承創新的思想理念,他所扮演的周瑜、呂布、羅成、周仁、梁山伯、許仙、趙寵、李白、曹植、薛平貴、陸文龍、陳大官、楊宗保等人物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和贊譽。在繼承的基礎上把京劇小生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峰,在海內外有"京劇王子"之美譽。 曾多次出訪美國、英國、法國、意大利、俄羅斯、德國、希臘、加拿大、烏克蘭、瑞士、新西蘭、日本、韓國、新加坡、澳大利亞、西班牙、阿曼、阿聯酋、埃及等國家級中國臺灣、香港、澳門等地區演出或講學,為中華民族文化和京劇藝術的傳承及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譚正巖 青年京劇藝術家、跨界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京劇譚門第七代嫡傳人,梨園世家,其祖上是京劇老生譚派創始人、祖父是著名表演藝術家譚元壽、父親是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譚孝曾。名門之后,近年來熱衷于慈善事業,是當今京劇界優秀青年人才,在國內外具有廣泛知名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