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無論怎么變,創新首要有牢牢的根基
我是史依弘,10歲起接觸京劇,30年舞臺經歷。工旦角,上海京劇院梅派大青衣,國家一級演員。 這些年,我在演好傳統戲曲的同時,也一直在尋求突破,由武旦開蒙,后潛心研究梅派藝術,成為文武兼擅,風格鮮明,具有時代特色的京劇領軍人物。擅演《楊門女將》、《白蛇傳》、《霸王別姬》、《貴妃醉酒》、《昭君出塞》等傳統經典劇目,并創排根據雨果名著改編的京劇版《巴黎圣母院》,跨流派演出程派名劇《鎖麟囊》,參與音樂家譚盾的多媒體音樂劇《門》和《2000Today》新世紀交響音樂會的演出,演出2012版《牡丹亭》等,創新不斷。獲“梅花獎”、“白玉蘭獎”,這些年除了巡演之外,2017年赴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和普林斯頓大學演出十幾場京劇《霸王別姬》,引起轟動,獲譽無數,開創中華文化走出去的全新傳播模式。 從武旦到青衣,從梅派到程派,從京劇到昆曲,從戲曲到電影,我一直在嘗試,擴大京劇的影響,讓更多的觀眾看到京劇的美好。 無論京劇怎么變,創新首先要有牢牢的根基。根基越厚重,走得越遠,創造的東西就越多。如果抽離了傳統,創新就成空談。 只要京劇固有的歌舞演故事,西皮二黃依舊在,我們就沒有脫離京劇本體。大家可以來和我聊聊,關于京劇藝術的“藝無止境”,又如何創新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