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虹室臉譜擷萃》(六)
原創 2017-11-18 張景山 梨園精舍
翁老為李少春《野豬林》配演高俅
張景山序:
1980年代,在我向先師翁偶虹先生問學期間,翁師曾賜我一部臉譜秘籍草稿《偶虹室臉譜擷萃》,凡五十四節。據翁師談,這是早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他搜集、研究和繪制京劇以及地方戲臉譜時,用心寫下的筆記文字。因彼時翁先生編劇繁忙,這一系列臉譜文章,一直未來得及修潤付梓。我當時認真讀了這一份筆記,并向翁師詢問了其中諸多細節關鍵處。捧讀之下,我以為這是一部洵為珍秘的臉譜奇文,雖為對臉譜源流原理的闡述,其中蘊含著對諸多名劇戲理劇情的縷析;并隨著這些劇目的湮沒消亡,愈發凸顯其不能再得的文獻價值。寫作此文之際,恰值翁老編寫《鎖麟囊》《玉壺冰》《鴛鴦淚》等劇之時,文筆贍美,錦繡怡人……
為弘揚翁師未竟事業,今在翁師哲嗣翁武昌兄的鼎力襄助下,將當年翁師佚稿和我的筆記兩相對照,整理出來這份珍貴的臉譜論著。并特邀翁門臉譜再傳弟子、臉譜研究家江洵先生,按照翁老繪制臉譜的風格進行配圖。今在“梨園精舍”公號上連載刊發,期諸與廣大戲曲讀者和戲曲臉譜愛好者共享這一文化珍寶。
偶虹室
臉譜擷萃(六) 張景山 整理 江 洵 繪譜
(十六)郝振基之包公臉譜
《黑驢告狀》包拯臉譜,摹自《偶虹室臉譜秘藏》四函四十六圖,這是郝振基勾法
昆弋班武生郝振基,除猴子戲獨樹一幟、自有千秋外,花臉、老末各有專能。老末能《打子》《打車》《闖界》《斬子》,花臉則有“三黑二白”。“三黑”者,《黑驢告狀》之包拯、《洞庭湖》之牛皋、《負荊》之張飛;“二白”者,《棋盤會》之齊王,《拷虜》之劉恕敏。所勾臉譜,純守古型,不失寸黍,予均藏之。其包公臉譜,與京劇似同實異,茲特述之。
京劇中勾老包臉,正中白月牙子,兩眉翅左右延行,一筆白貫為一氣,格式中雖有別,而筆畫則一。郝振基畫法不然,兩眼上端,逗起兩蝌蚪點子,點子之旁另起一白眉,前虛中實,尾部兜起,界成上部額際,下凸而垂,兩頰里仄,骨骼嶒崚,大異常譜,其形式略似梆子,予嘗見山西伶者牛頭黑演《辭朝》包公,兩眉亦下垂,而尾部翹起,筆畫與京劇無異,格調卓然,與郝譜殊近似焉。唯牛頭黑譜于白眉凸處另畫兩灰點,如黃蓋、徐延昭等之灰點眉子。彥章黑譜亦然。而郝譜無有也。郝譜名貴,在兩個白蝌蚪點子,只需將筆一轉,自成神理,不許細勾,即奕奕煥靈威。
郝振基嗓高略左,故歌散板曲子能自成仄音,而黃河萬里挾泥沙俱下,間有嘶哳處,雖刺耳如梟,然激昂氣在,聽亦不覺。演《黑驢告狀》,多自【六幺令】上老包起,原場大邊上范仲禹,小邊上黑驢,王朝馬漢兩番叩稟,郝用高音叫住,其威中有煞,不下于京劇之十三棒也。及游仙枕入帳,換白蟒,相紗上罩水紗,由小鬼帶馬,一腿平抬,雖大年猶能高過于臍,下場穩絕,如尚和玉。及高臺上,見范妻魂子,唱【石榴花】,前十個字必用矮,唱底詞,雙眼閃動,眼上白點,如跳雙丸,因知其臉譜作此格者,于技術自有其妙用焉。
(十七)《岳陽樓》之柳樹精
《岳陽樓》柳樹精臉譜,此為翁偶虹《鐘球齋臉譜集》原稿
戲中見柳仙者,今之于《水晶宮》《蟠桃會》中,背韓湘子上下,極其滟瀲掀波之致,實則《升仙記》中尤為重要。昆曲有小劇曰《渡仙》,即小說以綠板凳度化濟小塘事,其扮相臉譜,均不出于金綠臉,綠蓬頭抓髻。唯舊譜不然,予藏升平署故物,謂戴綠蓬頭,而不簪抓髻,只于蓬頭上倒掛“綠四喜”髯一口,四喜髯分四岔,捻之成蒲棒形,示其為柳葉也。然扮出未必盡美,后之改為綠抓髻者,審美而然也。
此譜旁注,為《岳陽樓》之柳樹精,是必為元人馬致遠所撰也。劇意謂呂真人望氣,知岳陽郡當有神仙得度,遂至岳陽樓,以墨換酒一醉,樓下有老柳樹一株,千年成精,又杜康廟前白梅一株,亦成精,在樓作祟,柳恐梅精傷人,時巡查于樓,既遇真人,愿從學道。而真人以其未得人身,土木形骸,不能成道,遂令投胎于樓下賣茶人郭姓家為男,取名郭馬,又名梅花精往賀家托生為女,取名臘梅,共成夫妻,約三十年后來度。其后郭馬與賀臘梅開茶坊于岳陽樓下,真人再至,欲度而不悟矣。真人三至樓,則郭已易茶坊業賣酒。真人飲其酒,謂其妻不賢,以劍授馬,令殺妻出家。馬攜劍至家,臘梅頭忽自落,馬大驚,控真人于官。真人謂臘梅未死,一呼而至,官以誣告坐馬,馬不能辯,幸賴真人救免,熟視問官,乃上仙鐘離也,于是馬自悟前身為柳,臘梅生前為梅,皆從真人學道,而致仙錄焉。此與明人谷子敬所撰之《城南柳》,似異實同,唯《城南柳》以桃精點染柳精,此則易桃為梅耳。
臉譜以金綠為主,無今譜之繁碎,而神韻過之,腦門白色,以綠色及水墨分勾柳葉形,極照乘有珠之奧義。臉蛋用金,紅眉子亞一道鵝黃色,美而多秀,可贈此譜。
(十八)《七星燈》之龐統
龐統臉譜,摹自翁偶虹《三國戲臉譜集珍》
劇中見星者甚多,然皆“宿”而非星,即宿亦人,如云臺二十八將,應上天二十八宿,勾臉之馬武、銚期、吳漢等,均在其內。“隋唐傳”、“明英烈”亦然也。水滸一百八英雄,應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之數,罡也煞也,皆有星司之,此為舊小說中一種“公開之秘密”,書中人物,無星宿之分隸,似乎于興會上不盡致、穿插上不熱鬧,而彼蒼者天,于子夜晴空萬千閃爍之寒光晶露中,亦使人有無限神秘,凝望企思,可望而不可及也。由小說波及戲劇,自不易脫此羈絆。如《上天臺》最后上齊二十八宿,且于肩頭各插小旗,寫明井木犴觜火猴奎木狼之類。《大名府》排山水滸英雄亦如是。可知劇中之星,捫之無形,名之無色,而地位確甚崇也。如《生辰綱》七星聚義,除吳用老生扮外,余均勾臉。而二十八宿中,勾臉者尤多。星與臉譜,又自有其密切關系。不過,此諸臉譜,普遍宜知,欲談冷僻,別求蹊徑。
《七星燈》孔明借壽,梆子班亦有之,曰《五丈原》,穿插結構,皆不同于京劇路數。予曾見十二紅演此劇,最奇者,中場上龐統魂子,穿青褶子,戴八卦巾,掛黑一字,掖鬼發,帶彩箭,持云帚。孔明見龐統,且有“我算他落鳳坡前有大難,他算我難逃五丈原”之唱。龐統臉譜為紫三塊瓦,正額太極圖。此劇中兩太極見面,另一太極圖為米紅三塊瓦掛黑滿之姜維也。姜維之太極圖,絕非陰陽魚,系半金半綠,不特此劇,予見九歲紅與彥章黑合演之《天水關》,彥章黑所勾者亦然。予昔年主持“姜維太極圖非陰陽八卦”之說,由此略得證明。而龐統之太極圖,則為半黑半白之陰陽魚,此則陰陽八卦術士道家之象征,臥龍鳳雛,當之俱無愧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