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在我向先師翁偶虹先生問學期間,翁師曾賜我一部臉譜秘籍草稿《偶虹室臉譜擷萃》,凡五十四節。據翁師談,這是早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他搜集、研究和繪制京劇以及地方戲臉譜時,用心寫下的筆記文字。因彼時翁先生編劇繁忙,這一系列臉譜文章,一直未來得及修潤付梓。我當時認真讀了這一份筆記,并向翁師詢問了其中諸多細節關鍵處。捧讀之下,我以為這是一部洵為珍秘的臉譜奇文,雖為對臉譜源流原理的闡述,其中蘊含著對諸多名劇戲理劇情的縷析;并隨著這些劇目的湮沒消亡,愈發凸顯其不能再得的文獻價值。寫作此文之際,恰值翁老編寫《鎖麟囊》《玉壺冰》《鴛鴦淚》等劇之時,文筆贍美,錦繡怡人……
為弘揚翁師未竟事業,今在翁師哲嗣翁武昌兄的鼎力襄助下,將當年翁師佚稿和我的筆記兩相對照,整理出來這份珍貴的臉譜論著。并特邀翁門臉譜再傳弟子、臉譜研究家江洵先生,按照翁老繪制臉譜的風格進行配圖。今在“梨園精舍”公號上連載刊發,期諸與廣大戲曲讀者和戲曲臉譜愛好者共享這一文化珍寶。
 偶虹室 臉譜擷萃(五) 張景山 整理 江 洵 繪譜 《除三害》之周處 《除三害》周處臉譜,摹自翁偶虹舊稿,這是老扮相 《除三害》之周處,見于史,見于《名臣錄》,見于《碧血錄》,非與普通英雄相倫也。普通演者,狀其暴戾橫烈行止固宜,而臉譜多失其真;就所勾之色澤論,則周處誠一豪劣矣。周處以膂力絕人,不修細行,致與白額之虎、長橋之蛟,共為三害。而君子豹變,非以害終;三害之除,慷慨英明,千古佳話。
臉譜用筆如春秋、袞鉞之間至巨。故創譜者,雖簡而對陋,然義誠良佳,非漫漫也。傳譜者每陋其簡,必欲增益,往往失之變化之痕,雖有時改進精良,確能化腐為奇,而剝蝕原義者亦多。此皆勾用臉譜者,所宜隨時考察,明其誤而加以厘定也。
周處臉譜,今多用花臉格,正額作紅瓤子,花眉,兩頰白粉,正中綠色或黃色圓蛋形,式如李逵、許褚,所謂大腦門的花臉也。此譜全是花臉結構,掛髯宜用扎。今之演周處者,每假劉唐髯一用。劉唐髯者,于黑扎開口處,另加紅須兩縷,另戴紅耳毛子、紅鬢發也,此專為劉唐用;劉唐號“赤發鬼”,當之無愧。周處用此髯已大誤,而其致誤之由,確因臉譜變化而來。
最早演周處者,應勾紅三塊瓦臉,眉瓦中略略加花,而掛豹變髯,此髯系于黑滿中加紅須兩縷,另戴紅耳毛子,黑滿身份,較扎穩重,以彰周處身世非庸駿,紅須表示激烈橫暴,然系浮性,故只兩縷。除三害后,周處入吳,從陸云讀書時,兩紅須即去,只露黑滿,紅耳毛子亦同時撤掉。黑滿髯口,映紅三塊瓦臉譜,神韻間有正人風,非豪劣也。此周處臉譜之變與髯口之變,有株連關系。《碧血錄》云,周處字子隱,宜興陽羨人。膂力絕人,縱情肆欲,鄉曲患之。父老謂曰:南陽猛獸,長橋下蛟,并子為三患。處乃入山殺獸,投水三日三夜殺蛟,入吳從陸云學,期年名立,州府交辟為新平太守,屢遷至御史中丞,糾劾不避寵戚。梁王彤違法,處按之。及氐人齊萬年反,臣惡處忠直,以處為建威將軍,使隸夏侯駿西征,既而梁王彤為征西大將軍,都督關中。處知彤必陷己,志不生還。時賊屯梁山,有眾七萬,而駿逼處以五千兵擊之,處攻萬年于六陌,自旦至暮,斬首萬計,弦絕矢盡,而同軍盧播解系,皆不救。左右勸退,處曰:此吾效節授命之日也。力戰而歿。論曰:周處,孔孟所稱志士也。初暴于鄉,一變至道,強而義也,忠貞自信,不避權貴,剛而塞也,以五千人而殺賊至萬,即全身而退,亦不負國,而必效死勿去,其忠貞之志,凜凜焉皜皜焉,與日月爭光矣。觀此,則周處臉譜之勾紅三塊瓦者確宜。今之作紅腦門白臉蛋者,但合于《除三害》一折而已。聞李盛藻排全部《合歡圖》,即應天球王濬周處事,《除三害》為其當中一折,周處后部似有武場,飾處者必為袁世海。余曾與高慶奎談此譜,未審告世海否也。 偶虹室臉譜擷萃 梆子班司馬師之臉譜 《紅逼宮》司馬師臉譜,摹自翁偶虹舊稿
京劇中勾紅臉者,多屬忠的表現。司馬師臉譜,正中勾一紅色色條,代表紅臉;而司馬師以《紅逼宮》為拿手好戲,顯與忠字相悖。此譜由來,實襲取于梆子。梆子演《紅逼宮》司馬師,即勾紅色歪臉,京劇則師其義而別出機杼,故形式上大不同焉。陜伶老輩八卦黑所勾司馬師臉譜,系歪臉,仿佛《五紅圖》之完顏龍。
前歲說書紅率班來京,小蓋天紅演《五紅圖》,飾完顏龍者為李榮黑,其譜即與八卦黑之司馬師相似,乃證八卦黑之譜不假。蓋梆子班中臉譜,紅色無反正之分,形式歪正,表示身份。王彥章勾正額大綠蛤蟆,其鼻端三筆,尚須歪行,其意可知。司馬師逼宮即是大逆,故勾歪臉,右眉先暈水墨,上細畫虎尾紋,左眉短,肖真眉形,正額于紅色中套水墨回環轉紋,如京劇之鄭子明,示其為人乖戾,稟天地不正之氣,非徒人事而已也;左眼瓦中有白點,表示肉瘤子,眼下畫出鼻窩。
梆子臉譜,用紅色者極多,示反人之激烈,是態度的象征,非個性的象征,猶之小花臉不一定都是壞人,須認明小花臉不只是壞人的表現也。司馬師逼宮事,最早見于石子裴之《龍鳳衫》。
劇謂司馬師自領大將軍,與弟昭同竊國柄,魏帝受制,群臣側目。后父張緝,與子中郎將武烈,憂憤不平,與所善征西將軍夏侯元、中書令李豐計議討賊,同入朝,會司馬師敗蜀將姜維,追奏之頃,傲慢無狀,緝等俟其出,相對泣下,魏帝引入,問計于密室,皆請降手詔討之,乃吮血和墨,裂所御龍鳳衫書詔于上,命三臣誅師,囑之曰,勿蹈董承覆轍也。甫出,師已覺,守于外朝,詰之,搜得血詔,大怒,收獄拷問,緝等罵賊而死;師遂廢曹芳而近立高貴鄉公髦為帝。其后尚有緝子武烈聞訊入羌,羌王米當以女臘奇妻之,及臘奇射中司馬師目,目瞳墮鏃而出遂死等事。與京劇、梆子同異之點甚多。梆子演此,確于修詔時,有申述龍鳳衫語,是又與傳奇暗合者也。
偶虹室臉譜擷萃 公孫伯與公孫建 《胭脂雪》公孫伯臉譜,摹自翁偶虹舊稿
《梅絳雪》公孫建臉譜,摹自翁偶虹舊稿
景孤血兄前談《胭脂雪》之公孫伯,予藏有此譜,故露布談之。惟《胭脂雪》中有公孫伯,而《梅絳雪》中有公孫建,兩公孫均為盜魁,后被感反正。而胭脂雪與梅絳雪又俱為寶裘,并由盜魁手贈于白簡、林曉緗者。相似之點甚多,故又駢列伯建而共談之,雖只論臉譜,于劇脈不無發揮也。
公孫伯在昆本《胭脂雪》中曰“賽虬髯”,《繡衣郎》中只稱“賽虬髯”,而不稱公孫伯。“賽虬髯”名所自來,有兩種解釋,一曰性格俠而武,是虬髯也;一曰髯貌俱生肖,是虬髯也。虬髯當指虬髯公張仲堅言,昆曲中入“七紅”之列,自是紅臉。《青門餞行》中有此譜,掛紫扎。今演之《紅拂傳》,均揉臉矣。公孫伯名“賽虬髯”,臉譜亦紅色,然掛黑扎,眼瓦上下俱凸,小眉子如蠖曲抱,眉攢拱起小箭頭形,中蓄兩小筆,如皺如蹙,鼻窩另起兩黑紋,眉峰收處亦如之,此為破三塊瓦格,眉瓦眼瓦鼻窩俱非全璧之謂也。公孫伯占鐵嶺山,擒白簡至寨,簡以大義相感動,伯心敬之,始贈胭脂雪,后且受朝廷招安,棄寨抒忠。其結果不免為正人君子,故用紅,而身世綠林,則不可飾,故三瓦必破,猶之前論周處臉譜,雖后場摘去豹變髯,而臉譜不易也。
公孫建身世與公孫伯等,故亦用紅,唯《梅絳雪》本之梆子,公孫建譜為梆子臉,若自林曉緗吊場起,二場上狐貍醉臥化原形,當場即見公孫建,戴風帽,披斗篷,掛黑滿,其臉譜在梆子術語曰“單套臉”,自兩眼至鼻端,一圓度面積,滿涂水墨瓤子,其外實紅,眼瓦眉瓦鼻窩則吊起,水墨即灰色,表示梟殺,京劇中此式不多見,唯《劍峰山》焦振遠偶用之。梆子班如《鮫綃帕》侯宮,即用灰腦門。此譜雖用灰瓤,表示肅殺,而其終受招安,不失志士,故于水墨四圍,又實紅色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