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姬傳(1900-1990),字聞武,號思潛,原籍浙江,生于蘇州。幼受家庭熏陶,8歲隨外祖父徐致靖讀書,講授經史詩文以外,還教弈棋、吹笛、唱昆曲、讀小說。1919年到天津,在直隸省銀行當文書。對京劇發(fā)生濃厚興趣,經常向京胡圣手陳彥衡學習譚(鑫培)派聲腔,并結交京劇界人士王瑤卿、楊寶忠、言菊朋等。長期任中國劇協(xié)和梅蘭芳劇團秘書。并致力于文物鑒賞和收藏,工書法,亦擅楹聯(lián)。
陳叔通先生寫信介紹了一位英國文化會的潘樂德君,潘是清華教授,戲劇專家,梅先生約他到史家胡同喝茶。那天下午,由清華學生英若誠陪了潘君如期而來,他第一句話:我在先見過程、尚、荀三位,今天能夠見到梅先生,可稱幸會。潘君對于中國戲很能了解,并且指出中國古典的歌舞劇,地位非常之高,這種歌舞一體綜合性的藝術,是東方特有的風格。外國戲歌與舞,是分開的。譬如歌唱,就分成男女高音低音若干部門,一個人只練一門,工作比較單純,容易成熟。跳腳尖舞,在各種舞蹈里最費功夫,必須從小下苦功,年紀一大身子就重了,訓練的方法非常嚴格,跟中國的科班教育,有點相似。他要梅先生告訴他關于中國戲劇學校訓練演員的程序,預備把這種方法介紹到歐洲去,提倡歌舞合一制度。
梅蘭芳之便裝照
梅先生說,做工方面的基本訓練,第一步是“走腳步”,正生、花臉、青衣、武生、小丑,各種腳步,都是不同的。表情部分,喜、怒、哀、樂都必須有內心的體會,才能把握住劇中人的人物性格。唱的基本工作,每天黎明起床,到水邊喊嗓,嚴寒酷暑,不許間斷。我在莫斯科、列寧格勒表演的時候,有一位蘇聯(lián)戲劇專家的評論,說中國戲是“有規(guī)則的自由動作”,最為恰當扼要。潘君又問訓練一個演員約需若干時間?梅先生想了想,答復他至少六年,還得要看此人的天才和教授法,是否能夠適合。因為需要學習的部門太多,唱、做、念、打、文、武、昆、亂都是必修科目,所以占去很多的時間。我雖然十一歲就出臺表演,可是一面表演,一面學習、自修,一直到現(xiàn)在還是如此。最后,梅先生感慨地說:“目前還沒有一個組織完善的戲劇學校。北京原有的科班因為私人經營,無力支持,都已解散。往后教師人才一天比一天凋零,中國戲劇的前途非常可憂。”談到此處,已經暮色蒼茫,他們看表,超過了約定的談話時間,起來握別,約好后天到潘君家里,看他的傀儡戲流動舞臺。
按語
當潘樂德談起看過四大名旦的戲時,還說:“我先看荀慧生的戲,是個胖子,后來看程硯秋《荒山淚》,比荀更胖,以為中國觀眾看戲,喜歡胖子;最近看了Dr.梅的《霸王別姬》,才覺得我的看法不對。”(按解放初梅先生已是望六老人,但身材適度,尚未發(fā)胖。)
潘樂德還說:“外國戲,芭蕾舞演員必定是瘦子,如果超重,就使男主角無法托舉,所以她們的飲食是嚴格規(guī)定的。而演歌劇的演員就有胖一點的,因她們以歌唱為主,如果營養(yǎng)不足,就影響‘橫隔膜’(即丹田)的運動。我覺得中國戲曲演員的負擔很重,唱、做、念、打都經過嚴格鍛煉,你們的表演包括歌劇、舞劇、話劇,因此過瘦過胖都影響表演。而梅先生是最標準的身材,所以在美國、蘇聯(lián)都博得文藝界的稱譽。”當時我曾把原話寫進這節(jié)里,梅先生拿筆涂掉了。我說:“我記的是外國人對中國戲的評價,是不增不減的真話,為什么要勾掉?”我說話時有點激動,因為《梅邊瑣記》里凡是牽涉到別人贊美他的詞句,他都勾掉了,我很不滿意,因此借題發(fā)揮。梅先生用溫和的語氣、懇切的態(tài)度安慰我說:“姬老,我們的交情親如手足,你的脾氣喜歡說真話,我是了解的。但潘樂德的原話,一般讀者看了也許感到新鮮有趣;而我的同行看了就疑心我們借外國人的話來抬高自己,這樣對你我都不好。希望你體諒我的心情,盡量避免自我宣傳。”那天我在枕上細味他的話,逐漸解開了思想包袱。 梅蘭芳之《穆桂英掛帥》
一九五五年,梅先生在北影拍攝《梅蘭芳舞臺藝術》紀錄電影,由于一天只拍幾個鏡頭,從早到晚,在化妝室里喝茶、吃飯,沒有活動,京劇界的口頭語:“蹲膘”,就開始長肉。到了一九六O年,他常唱《穆桂英掛帥》,有一天,姚玉芙對他說:“有時我派定了《醉酒》、《別姬》,你又改為《掛帥》,掛帥的唱做繁重,你何苦來。”
“我現(xiàn)在胖了,腰粗,《別姬》的舞劍,《醉酒》的臥魚,都有下腰的矮身段,我感到吃力。抗日期間,我停了八年,重登舞臺,嗓子回工,唱工戲覺得費勁,所以常唱《醉酒》、《別姬》、《虹霓關》……做工戲。現(xiàn)在我不怕唱,就怕矮身段。我現(xiàn)在的嗓子,連《玉堂春》、《生死恨》都能唱,因為這兩出戲由葆玖唱,所以不動。”梅先生接著對我說:“十年前,我勾掉潘樂德對于胖瘦問題的談話,你當時不以為然,現(xiàn)在你回過味兒了吧,照那樣寫,豈不是一個話柄。”
與潘樂德談話時,英若誠擔任翻譯,他從清華畢業(yè)后,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為話劇演員,在《茶館》里扮演人販子劉麻子,一九八二年在意大利電視連續(xù)劇《馬可孛羅》中扮演成吉思汗。最近人藝上演現(xiàn)代美國名劇《推銷員之死》,中文演出本是英若誠翻譯的。據(jù)吳祖光兄說:英若誠為話劇界精通英國語文的翹楚。
 |